高鐵緩緩啟動了。
少了老火車咔嚓咔嚓的聲響,不仔細覺察,很難感覺到人已在路上。
陳建強離開了女兒,才露出憂心忡忡的面容。
住院的不是自己的岳父,而是自己的妻子俞美,她在兒子家摔骨折了。
俞美週六那天跟陳小鶴打完電話之後,就推著自己的孫子歡歡下樓轉了一圈。
連續的幾天農忙,又跑去看望90歲的老父親一天,讓她有點疲憊。
自兒媳周微微生孩子以來的這100多天,她幾乎沒有睡一天好覺。
兒媳婦除了生下這個娃,別的事情都不會動動手,歇產假在家就是奶奶孩子。
更別說暑假的那兩個月,兒媳婦的媽還把她的兩個女兒也送過來了。
那兩個小妹妹一個周笑笑16歲,一個周蘭蘭10歲,都長得如花似玉,就是平常裡連根針也拎不動。
名義上是來看望大姐的,實際上是來消暑來了,孩子從不幫著哄,卻要俞美一起伺候一日三餐。
等暑假過完,兒媳也休完產假去上班了。
工廠上班是三班倒,白天晚上的換班,家裡的一應事情就都落到俞美頭上了。俞美24小時接管了孫子。
俞美這些都不怕,她從年輕時候就吃苦耐勞、手腳麻利,做什麼事情總是比別人利索幾分。
不過,眼下她年紀也是大了,67的人了,怎麼能和年輕時候比呢。
早上從自己孃家坐公交車來兒子這裡,盤山路開了一個半小時,整個人還都是暈的。
俞美年輕時候就容易暈車,這年紀一大血壓上去了,每次一坐車整個腦袋都悶痛。
推著娃下樓逛,碰上隔壁奶奶也推著年紀相仿的娃出來了。
娃雖然差不多大,奶奶的年紀可看著要差出一輩了,對方看樣子不滿50歲,兩家人離得近,兒媳婦又都在一個地方上班,平時還算熟悉。
俞美生這兒子的時候都已經40出頭了,年輕時候不覺得,等老了抱上孫子就看出差別了。
“這麼快就回來看孩子了?前兩天不是回家了嗎?說是你老漢去上海看大女兒去了?家裡忙的開?”那年輕奶奶問道。
“是啊,這不是兒媳婦回孃家待不住,她那兩個妹妹過週末昨天也來家裡了,我只能早點過來了。老漢還在上海呢,家裡的牲畜、還有老漢送奶的事我也都託付給家裡她二嬸了,反正再有一星期老漢也就回來了,我中間也得再回家兩趟。”俞美細細碎碎地跟年輕奶奶講。
“噢,老漢回來了,你得讓他跟你一起來帶娃呀,家裡那攤事先放放,你看你這一天累的。”都是來給兒子帶娃的,年輕奶奶很明白俞美的處境。
“我老漢不想來,他和兒媳婦住不慣,大男人又什麼也不會幹,來了能幹多少事啊!”俞美連連擺手。
“你兒子最近咋樣?又幹什麼去了?我這兩天沒怎麼看見他啊。”年輕奶奶又問道。
“他啊,每天窩在家裡不下來,我今天來,還陪著孫子在睡大覺呢,一天到晚抱著個手機看。前面說要賣盒飯,弄了幾天又黃了。”俞美毫不顧忌地跟別人分享著兒子的那些事兒。
“還是得找個正經工作啊!”對方奶奶同情地說。
俞美嘆口氣,剛要再說點什麼,躺在小車裡的歡歡哭起來了,估計是餓了。
眼看著也快該做午飯了,俞美就和年輕奶奶告別,推著娃回家了。
回到家,看到兒子陳小鹿還躺在臥室看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