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法平衡對稱,對比和諧,主次得宜,疏密適度;筆法中側鋒互換,法出有源筆力遒勁、力透紙背;章法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以筆勢連綿,氣脈暢通、節奏分明;墨法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技法的火候已經夠了,但終究是歐陽詢的形態和筆意,以後多加磨練,走出自己的路!”
能將歐體寫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肯定下過苦功,李長青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中的不足,給一個明確的方向。
“多謝李大師指點!”,楊永健感激道。
“老張,要不你代表我們年紀大一點的?”,趙桂中對張淳道。
“哈哈,我比永健強不了多少,還是您來吧!”,張淳擺擺手道。
“行,那我就拋磚引玉,給李大師鋪墊個底!”,趙桂中也不推遲道。
趙桂中在溫安市書法界的造詣數一數二,但是年紀大後,很少有在現場書寫,張淳、楊永健、秦和平都睜大眼睛,非常的期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的《竹石》,也是趙桂中最拿手的代表作之一。
“李大師,請點評!”,趙桂中道。
“所有技法都是他人創造出來的技法,趙主席領悟、消化、吸收眾帖眾法之源泉,捨棄其明顯特徵,或取其形、或取其線、或取其神、或得其韻、或悟其骨,為我所用,突破所學之法和所學之字的束縛,可以自有地表現自我和性情,但是整體上意境表現不夠,不能將每個子與所表達的意思相融合,烘托出竹石無論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仍然堅定強勁的頑強精神。”,李長青道。
“將每一個字與所表達的意思相結合?”,趙桂中積累深厚,只差一線就捉摸到其中的要點。
“嗯,例如比較喜慶的意境可以寫得圓潤一點,磅礴大氣的句子,則可以寫得方正,而你剛才的竹石可以寫得更堅強瘦弱一點!”,李長青道。
“明白了,多謝李大師指點!”,趙桂中本來以為自己這輩子的書法就這樣了,聽完李長青的話語後,就像捅破一層窗戶紙,有更進一步成為華夏一流水平的可能。
“李大師把書法的道講解得深入淺出,我們都能聽懂!”,秦和平道。
“我們是能聽懂,但是要做到李大師所說的,基本功起碼得到趙主席的水準才行!”,張淳很明白這一點。
“李大師,剛才聽了您對書法的見解,就更加期待了,我來給您蘸墨!”,趙桂中殷勤地道。
“呵呵,你們珠玉在前,我木櫝在後,隨便寫上一兩筆吧!”
李長青賞析玩楊永健、趙桂中的書法後,一時技癢沒有拒絕。
趙桂中、張淳、楊永健等都屏住呼吸,眼神裡充滿期待地望著李長青,就像是在等待美味出鍋,情不自禁地吞嚥口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李長青執筆在白色宣紙山寫下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的後兩句詩,一股淡泊寧靜如行雲流水般瀟灑飄逸的氣息破紙而出。
趙桂中、張淳、楊永健等彷彿看到自己在風景秀麗的南山下,悠閒地採擷一朵菊花,傍晚時分落霞滿天,飛鳥呼朋喚侶結伴而歸的場景,腦海中的凡塵俗事全都拋諸腦後,忘乎所以!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