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而言,欣賞一幅華夏畫。
常以能否看懂作為評判標準,分為三個步驟。
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
若不能答出,則認為是看不懂。
單從技法上來講,華夏畫可分為寫意和具象。
一般來說,具體、真實的工筆、寫實作品就容易欣賞,屬於看得懂範疇。
寫意作品,就比較難欣賞。
專業領域主要看整體氣勢,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
但想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
特別是透過‘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得具備多方面才能以及藝術修養。
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是欣賞華夏畫作的基本原則。
李長青開始練習作畫前,就已經在竹林裡飽覽各種理論技巧。
對中國畫的欣賞達到一定的水準,趁著空閒過來看看沈若琳、潘雨婷等人的作品。
魯美在華夏美術界享有盛譽,高曉均教授亦是中流砥柱。
潘雨婷、王竹筠、孫瓊燕等人的作品能畫出一幅較完整的山水畫,但是構圖簡單、畫面不均衡、筆墨比較單一。
沈若琳則能加細緻,在夾葉、點樹等技法上使用更加嫻熟。
構圖中主動賓主關係處理得當,色、墨答應協調,但卻缺乏種意境。
李長青將沈若琳的西澗寫生,同自己畫的《雲棲竹樹茂幽蘭滿山》相對比。
《雲棲竹樹茂幽蘭滿山》不管是從技法上,還是從意境上,都要勝出很多。
“李校長,也對山水畫感興趣麼?”,高曉均見李長青過來湊熱鬧道。
“山水畫是國畫的精髓之一,自然是喜歡的。”,李長青道。
“呵呵,現在喜歡的人可不多。”,高曉均笑道。
“老師,幫我指點一下吧!”,孫瓊燕拿著自己的畫道。
“嗯”,高曉均點點頭。
李長青則繼續埋頭趕工做木床,高曉均一一指出每位學生畫作中的缺陷。
高曉均作為當代畫家中的中青年代表,對國畫的理解頗為深刻,講解極其細緻。
李長青偶爾也能聽到一兩句有亮點的見解,融入到自己的理論之中。
中午,李長青回趟鍾南山給兩隻黃鼠狼幼崽餵奶,到雞舍餵雞。
又重新到李家坳小學來幹活,終於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將三張床完成。
“沈老師,床已經做好啦!”,李長青對沈若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