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家網咖內。
如今的網咖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但也只是相對的,仍算一個熱門生意。再過十年,那才叫真的不好做,據說流行起什麼“電競酒店”了。
41歲的王太利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拿著自己的保溫杯喝水,不時向周圍看看,流露出一絲對年輕人的羨慕。
現在的孩子幸福啊,網咖都比以前高階。
自己剛學會上網那會,全是笨重的小尺寸顯示屏,開個網頁能卡死,只能聊聊QQ,玩玩仙劍,加個好友都能樂三天。
哪像現在,這麼豪華的螢幕和機箱……哎?怎麼開機啊?
好幾年沒來網咖的王太利有些無措,鼓搗半天才啟動了機子,看著琳琅滿目的桌面圖示,一時竟不知玩什麼。
“……”
他撓撓頭,只得開啟瀏覽器,透過麥窩社群跳到麥粒,點開一個紀念邁克爾傑克遜的影片看了起來。
歷史上,由於邁克爾傑克遜在2009年去世,身為狂熱歌迷的王太利傷心不已,又感懷自己年已四十,青春不再,便揮筆寫下了《老男孩》的歌詞。
與肖央一拍即合,決定拍成一個短片。
適逢中影與優酷合作,搞了一個“11度青春系列”,找11位年輕導演拍攝短片,放在優酷播放,其中便有《老男孩》。
說來也神奇,這11部片,就《老男孩》火了。
跟著又有《小蘋果》魔性洗腦,筷子兄弟火爆全國,算徹底混出來了。
肖央當導演不咋滴,在演員的道路上卻順風順水,王太利比他大了11歲,錢也賺夠了,慢慢就不怎麼露面了。
而現在呢。
肖央跟著於佳佳混,是幾十萬粉絲的UP主,經常給公司拍一些宣傳片之類的,也演過很多小角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王太利機會不多,但他自己有個小公司,生活無憂。
“老王!”
“來了?”
王太利等了一會,肖央出現在網咖,往旁邊一坐。王太利道:“你約哪兒不好,非得約網咖,我多少年都不來了。”
“這裡有氣氛啊,懷念懷念我們年輕的日子。”
“你才30歲,懷念個屁!”
“30怎麼了?古人講三十而立,我今年就要幹一番大事業。於總跟我說了,只要這片子成功,就支援我拍一部長片,到時咱們就是正兒八經的演員了。”
“嗯嗯,演員……”
王太利敷衍著,其實他夢想是當歌手,做影視是肖央的夢想,倆人不挨著。
當觀眾看到一部感動的作品時,總會主觀的把創作者情感與作品融合。
經常有人說,這倆人拍《老男孩》是為了夢想最後一搏,純扯淡,人家壓根沒到那地步,就是藉著邁克爾傑克遜去世,想出來一個創意,然後拍成了作品。
但是呢,等這作品火了,回過頭再聊時,創作者就不好意思說真相了,就得順著大眾說,我當時為了夢想怎麼怎麼……
就像郭德綱,當時被逼的沒法了,只能做小劇場。火了之後,回過頭卻是“相聲就得迴歸劇場,我們當年第一個倡導巴拉巴拉。”
無外如是。
…………
“手抓餅加蛋加腸!”
“要什麼醬?”
“黑胡椒吧!”
“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