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cn/wen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在其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公佈了2016年新發展會員名單,閱文集團高階副總裁兼總編輯林庭鋒(筆名:寶劍鋒)與閱文集團副總裁兼副總編輯侯慶辰(筆名:意者)位列其中,成為最新加入中國作協的網路文學代表。
作為第一代網路文學代表作家,林庭鋒和侯慶辰的作品在網路文學早期深受歡迎,併成為內地網路文學首批在臺灣出版暢銷的代表,其中的一些創作元素流行至今。
但相比於作品,兩人更為人熟知的,則是其作為內容專家長期以來在網路文學的巨大影響力和他們頗為傳奇的經歷——
他們是“玄幻”的確立者
2001年,圍繞剛剛出現的“玄幻”,當時的文學網站爭吵不休。最終,傳統的一派佔據了上風,認為界定不清的玄幻成就有限,網路人氣高只是因為讀者新奇造成的偶然現象,很快會消退。
但有一批人並不這麼認為,其中就包括了林庭鋒和侯慶辰。
身為玄幻作者的林庭鋒堅持認為,原創,尤其是玄幻開始的創新價值巨大,肯定會繼武俠後成為全新的閱讀主流。
因此,他拿出了攢下的工資和在臺灣出版的第一筆稿酬,找了素未謀面的侯慶辰等人一道,建立了“中國玄幻文學協會”網站,以為玄幻正名。
這個網站,就是後來雄霸行業第一十二年的的前身。
事實證明,憑藉網際網路的發行能力,這個新誕生的門類吸引了超過1億的使用者,其中還包括大量非中文讀者。《斗羅大陸》、《鬥破蒼穹》等作品風靡至今。
他們創造的商業模式讓作家告別清貧
2002年5月,玄幻文學協會改版,和其他網站不同,因為林庭鋒、侯慶辰等人的堅持,只做網路原創——沒有流量利器OCR,沒有圖書電子版。
隨著吳文輝、商學松等人加盟,迅速成為業界一流網站,但林庭鋒和侯慶辰卻深感憂慮——兼職寫作的人們最終還是要屈服於生活,隨著創作興趣的消退,作品大量中斷。這意味著讀者隨時會無書可看,面臨陷入惡性迴圈的危險。
和主流觀點不同,林庭鋒、侯慶辰一直反對以實體出版為網路文學出路的做法,堅持認為網路是未來的第一發行渠道,網路文學必須開創線上商業模式。
為此,林庭鋒在廣州的行業會議上幾乎成了孤軍。甚至作家們也表示反對,他們擔心付費會導致使用者流失,進而使作品失去關注度。
從一般商業角度來看,同行的考慮是有道理的,此時看不到商業化的可行性——使用者幾乎沒有版權意識,也幾乎沒有付費習慣。
但林庭鋒等人認為:網路文學價值是前所未有的,完全可以撬開付費市場,作家完全可以透過網路告別清貧。為了使作家安心,商業化初期制定了收益全部給作家,網站不分成的策略。
網站不分成,意味著運營成本全部需要自籌,對於當時只是普通職員,融資渠道近乎為零的幾位創始人而言意味著巨大的壓力。
為此,林庭鋒抵押了自己的房產。
事實證明,林庭鋒等人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因為起點商業模式的成功,解決了網路文學的生存方式這一基礎問題,直接決定了整個網路文學行業的繁榮,一個基礎生態就此誕生。
這也讓原本對網路文學線上商業化缺乏信心的網站紛紛跟隨,但因為理念、執行還是策略的差距,起點的領先優勢反而得以不斷擴大。
在商業化以後的第二年,網路文學第一位百萬年薪作家誕生,作家告別清貧成為可能。據網路文學年度報告顯示,僅2015年新增的50萬以上稿酬作家就有100餘位,網路作家富豪榜更已經進入千萬門檻時代。
他們創造的作家福利創造了無數“大神”
在商業化初期,雖然使用者在快速增長,但依然很難實現作家的普遍高回報。依然有很多作者,因為收益微薄而放棄寫作。面對著個局面,林庭鋒提出了作家福利——由網站直接給與低收入作家以補貼。對於剛剛被收購的起點而言,這個決定需要很大勇氣。因為當時的網際網路,不會像現在對於補貼有著很高的寬容度。林庭鋒不只一次和人紅臉,紅臉以後,他又一邊解釋,一邊先開發。
後來接受採訪時林庭鋒說,當時發展很快,要不是作者出身,可能他都不太會去想扶持的事情。現在看來,始終理解創作者是林和他的團隊成功的一個核心。反過來說,也是一部分網路文學或者很多UGC內容平臺失敗的原因。
作家福利推出後,廣受好評,在很短的時間內,外部網站作家中的幾乎一半都來了起點。
按照作家得說法,錢還是其次,作家福利體現的是一種態度和決心。
後來,針對網路作家群的不同需求,在補貼以外,林庭鋒又增加了激勵、保障、獎勵等一些列舉措,最終形成了目前的作家福利行業標準。
這個制度的推出,為作家生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一大批目前風靡網路的作家,都是這個制度的受益者。
在作家群穩固以後,林庭鋒又開始關注作家更高層次的運營需求。2006年,他們推出了白金作家制度。
到現在,白金作家已經成為最頂級網路文學“大神”的標誌,廣為讀者熟悉的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貓膩、辰東、風凌天下等等都是白金作家。
在最高峰時,一度網路TOP50作品,全部出自起點團隊。目前,網路最知名的作家中,一大半都是來自林庭鋒團隊的挖掘、培養。
按照網路作者的說法,“成神”只有在林庭鋒團隊運營的網站才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