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如果缺少什麼資料,我們可以提前準備起來,以免時間到了,還因為缺少資料而耽擱了退稅。”
截止六月底,卓越實業出口額已經超兩百萬米元,這樣的出口額在中小企業中已經不算少。
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到八月底,卓越實業的出口總額能超過五百萬米元,這讓林瑤有了讓馮會計去問一問的底氣。
“我也正想和你說件事。”馮會計一臉為難道:“上個月,稅局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工作人員和外貿公司勾結,騙取退稅,現在有關部分正嚴密排查類似問題。”
林瑤心裡一咯噔,如果發生這類案件,那麼有關部門內部會嚴查,接下來……
雖然卓越的出貨沒有任何問題,不怕被查,但是這麼一來,退稅怕是要耽擱了。
卓越實業的產品,毛利潤為20%,聽起來還不錯,但是這20%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退稅。
撇開退稅,剩餘那部分利潤根本不足以支撐公司的正常運營。
林瑤的心裡閃過無數念頭,說話的語氣卻依然波瀾不驚,“那我們這種正常出口的公司,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馮會計糾結道:“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只知道現在所有貿易型出口企業的退稅都被暫停了,很有可能要等到這個案子了結以後,才能逐步恢復。
不過,生產型出口企業的退稅政策基本不受影響。”
貿易型出口企業是指有對外貿易經營資格的外貿公司,譬如卓越、凌雲這樣的。
生產型出口企業則是指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生產廠家。
貿易型出口企業實行的是百分百退稅制度,而生產型出口企業,增值稅計算實行免抵退制度。
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要騙退稅,肯定會和貿易型出口企業合作,而非生產型出口企業。
這就意味著,卓越實業將成為嚴查的物件,也意味著出口退稅短時間內不可能下來了,最後多久能拿到退稅,以及能否拿到退稅……一切都是未知數。
林瑤的心情愈發沉重,面上卻不顯,依舊淡定道:“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林總,你看,要不要換個方式出口?”馮會計試探般問道:“比如暫時透過外地的進出口公司,或者由生產企業直接出口,你覺得怎麼樣?”
林瑤聞言,將身子往椅背上靠了一靠,似笑非笑地反問道:“我知道你這是為公司考慮,不過卓越本來就是貿易公司,這樣做,和將自己的客戶拱手讓人,有什麼區別?”
馮會計微微一怔,而後老臉一紅,“我也是一番好意……”
林瑤覺得自己差不多能猜出馮會計的想法:卓越實業目前出貨越來越多,賬上的餘額卻越來越少,而且公司裡有十幾名正式員工,每個月的開銷不少……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退稅遲遲不能到賬,那麼這個成立才半年的公司可能快要撐不下去了。
若是將現有訂單轉到外地的進出口代理公司那裡,或是讓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所有問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大霧)!
林瑤相信馮會計是出於好意,但是財務畢竟是財務,做事只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問題。
馮會計的提議或許真是為卓越“好”,但是林瑤真要是這麼做,結果會怎麼樣?
卓越實業作為新成立的貿易公司,憑什麼在市場上立足?是信心也是信任。
卓越實業本該為外商和生產企業服務,成為兩者之間一座穩固的橋樑。
如果按照馮會計的建議,讓外商直接從生產企業那裡採購,或是透過別的進出口公司向生產企業採購,這就好比這座橋樑剛剛建成通車就得拆掉。
以孟加拉客戶為例,三個月前,林瑤通知他,卓越實業已經成功拿到進出口權,從今往後,將由卓越實業直接安排出貨事實,孟加拉客戶欣然應允。
三個月後,卓越實業又需要透過其他公司出貨,客戶會怎麼想?
等到退稅正常以後,是不是還要找個好的理由,將出貨重新轉回卓越實業?
萬一再遇到其他的困難,是不是又要找別的公司代為出口?
這樣的事幾次三番的發生,將嚴重打擊到客戶對於未來和卓越實業合作開發市場的信心。也會讓他們產生不好的聯想,如果外商和生產企業都不再信任卓越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