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位於東方齊國,隨著百家商議之後紛紛將門人派遣來此諸家論道。孟子、莊子、列子、荀子、惠子等等百家傑出弟子紛紛在此相互辯道,百家思想在此發生一次次碰撞。
齊國是姜子牙開闢的國度,齊國的國運顯化的是龍,也可以說是玄門一方。只是在稷下學宮的最深處有一個地宮,地宮中有燁龍氏在此盤坐。到底所謂稷下學宮的計劃是燁龍氏在暗中推動,齊國如今也是用儒家治國,還有後宮之中那位王后娘娘也是秀家出身,真要是論起掌控力,李耳也不見得是燁龍氏的對手。
隨著百家爭鳴的白熱化,燁龍氏身上的教化功德也是越來越多。頭頂功德慶雲中托起文道天書,天書有五彩文德氣湧現,普耀智慧靈光,有不朽文道精神在天書中呈現。燁龍氏如今也有幾百歲了,也已經將文道演化至不朽境界也就是金仙道果。加上燁龍氏原本積攢的那些願力功德如今也有大羅實力,只待日後人族一統燁龍氏便可以將這一屍徹底圓滿。
在天書之後又有四十九座房屋在慶雲中一一浮現,有燁龍金盞上的神火不斷向四十九座房屋燒去。
這些房屋中有當初西岐城的書齋,有魯國的那處草廬,有齊國之時的學堂……,這就是風燁數百年間在人族教化所立下的四十九座學府。在這些書齋、草廬中燁龍氏教化了一批批的學子,隨著那些學子在各國出仕為官。也有一縷縷氣運被回饋到燁龍氏這裡,連帶著這些學堂上也沾染了人道教化氣運。
如今在神火的焚燒下。那些宮殿紛紛焚燬只有一股股不滅的智慧精神在湧動。不朽精神顯化龍形,四十九條神龍在慶雲中盤旋。然後風燁頭頂又出現一座學宮,也就是燁龍氏如今所在的稷下學宮模樣。四十九道不滅精神神龍湧入稷下學宮,學宮漸漸呈現實體在燁龍氏的意志下化為一座聖殿。
當稷下學宮中積攢的氣運功德被燁龍氏煉化之後,正在稷下學宮論道的孟子荀子不由眉頭大皺。孟子頭頂浩然氣向整個學宮蔓延開去,其他百家門人感覺稷下學宮的變化,也不欲孟子一人出頭,紛紛顯露神通不斷勘察四周。
東海一處無名小島。風燁本尊伸手一抹就把那些諸子門人的神念給遮蔽起來。
“眾聖殿”是燁龍氏頭頂那尊建築的名諱。聖殿呈現七彩琉璃之色,殿宇之上有諸龍盤繞,有無量光輝照耀四方,有百家諸子神像在殿堂中不斷講經傳道。
不過這座聖殿倒也是附帶品,燁龍氏更為看重的是聖殿正中央的那柄玉斧。玉斧不過巴掌大小,模樣平平無奇只是有一些吉文圖案,是一個辟邪護身鎮器。在燁龍氏的四十九座學堂中都有一柄玉斧被掛在學堂頂端作為鎮運寶器。
隨著四十九座學堂被燁龍氏熔鍊。其中的玉斧也一併被熔鍊在聖殿之中。在燁龍氏的催動下聖殿中飛出五色玉斧。沒有神斧鎮壓,整個聖殿又再度崩潰向不朽精神文氣變化。
燁龍輕輕一嘆,本命天書飛入聖殿將即將崩潰的聖殿鎮壓下來,接著將上方那柄五色神斧取了下來。
神斧是人道精神匯聚而成並無實相,燁龍氏虛抓著神斧打量半響,然後伸手一點。那稷下學宮上面懸掛著的玉斧鎮器也被燁龍氏招了過來
將人道精神之斧打入玉斧中,然後招來九州鼎虛影用人道聖火融匯無邊人道願力不斷灼燒玉斧,最後那五色光華閃爍的玉斧再度化作青玉色。
“好了!”燁龍氏深吸一口氣,化作遁光飛向東海風燁本尊所在的那處小島。
小島上面空蕩蕩只有一座祭壇在島中央,加上有風燁施法遮掩倒也沒有人察覺此處。
風燁這幾日來。日日焚香沐浴,靜心養神。為後面的祭天做準備。看到西方一道赤光飛來,風燁便起身道:“辛苦道友了。”
“你我本為一體不需如此。”燁龍將玉斧交給風燁說道。
風燁打量一下玉斧,然後把腳輕輕一跺,整個島嶼下方出現一個巨大的漩渦將島嶼吸入漩渦中。
這個島嶼原本就是風燁用息壤化出的一個漂浮於海面的小島,沒有風燁施法鎮壓,整個島嶼受到下方歸墟的引力直接開始下沉。
燁龍身形一晃,連忙施法將身體穩住:“這下面就是歸墟?”
“嗯。”風燁點點頭,小島上空出現一個護罩將整個小島保護起來向下方的歸墟沉沒。
歸墟,號稱是萬物的終極,四海之水的最終歸處,當初女媧娘娘也就是從歸墟中拖出了好幾塊大陸碎片才重塑了九洲洪荒。
如今風燁要施法進入永劫之地,自然需要找一個僻靜之處。而歸墟又被作為萬物終極之地,在風燁想來或許跟永劫之地有一些淵源。
歸墟號稱吸收萬物,自然連光線也不例外,隨著小島沉入歸墟,黑暗將整個島嶼吞沒。
燁龍祭起神燈,七彩燭光將整個島嶼照亮:“接下來就請道兄施法了。”
風燁點點頭,赤著雙足,手捧玉斧走向祭壇。由於風燁要施展祭天之法,自然不能穿著什麼喪服,今天風燁少見的將祭服穿在身上。祭服上有青、赤、黃、白四色紋路,有四靈神紋繡在祭袍背後,袖口胸口的繡邊也都是紋的四九天文。原本風燁還想戴上祭冕,不過思量許久還是將黑髮披肩,沒有戴上那五色冠冕。
祭壇高九百九十九丈,通體用青玉搭建而成,有上萬重臺階。為了彰顯誠意,這裡的每一塊玉磚都是風燁親自搭建,根本就沒有用所謂的造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