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也因為自己當初的糊塗而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起碼他錯失了牧野科技總編的位置,現階段牧野科技總編的title在整個行業的含金量之高,早就超乎了陳同的想象,也讓陳同把腸子都悔青了。
李牧接到陳同的電話還頗有驚訝,不過面上倒是沒表示出什麼異常,只是問陳同:“陳老師這麼晚打電話有什麼事?”
文化圈出身的人喜歡“老師”的稱謂多過其他,李牧叫他一聲陳老師,也算是投其所好。
陳同有些侷促的說:“李總,我有一個新的產品構思,剛剛梳理完了產品方案,已經發到您的郵箱了,希望您有時間可以抽空看一下,然後給我一點指導。”
李牧有些好奇,問他:“陳老師,你現在開始研究產品了?”
陳同本身是內容工作者,一般來說搞這個工作的都是很偏文科,而產品經理又很偏理工科,所以李牧難免好奇。
陳同有些底氣不足的說:“是這樣,李總,我最近分析了一下部落格的運營情況,發現了一些規律和特點,所以就想在部落格的基礎上做一個產品升級,不過我確實不太懂產品開發,所以整體比較業餘,還希望您能抽時間多指正。”
李牧點了點頭,說:“沒問題,我有時間會仔細看一下你的產品方案。”
說著,李牧好奇的問了一句:“對了陳老師,能不能在電話裡大概簡短的介紹一下?”
“這個……”陳同遲疑片刻,說:“其實就是想在微博的基礎上進行內容上的瘦身,您之前發的那條部落格給了我很大的靈感,讓我覺得,優秀的內容或者說適合線上上傳播的優秀內容其實不需要很長、很有深度,短一些、簡單一些反而更容易引起使用者共鳴。”
“我擦……”李牧不由嘶嘶的吸了口氣。
給部落格做瘦身,讓部落格變得更短一些、更簡單一些,那這不就是微博了嗎?
自己還沒準備啟動微博,陳同就自己琢磨出來了?
驚喜之餘,李牧對陳同說:“這樣吧陳老師,我先看一看你的產品構思,具體的明天到了公司我們當面再聊。”
“好的。”
掛上電話,李牧酒醒了一大半,趕緊回家開啟電腦,從郵箱裡檢視陳同發來的產品方案。
當看到“輕部落格”的標題時,李牧就知道,這東西應該跟微博沒有太大差別了,至少從核心上,已經非常接近微博,或者說接近Titter。
仔細看完陳同發來的產品方案之後,李牧暗暗驚歎,陳同的輕部落格,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微博或者Titter的50%,真正差的是社交版塊,陳同是在部落格的基礎上做瘦身,但沒有想過瘦身之後如何增加社互動動的屬性,至於其他的,他基本上都已經想到了。
陳同不是重生者,他能夠自己從部落格切入,琢磨出半個微博,這確實很讓李牧驚訝。
李牧仔細梳理這其中的前後邏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上輩子,“微博”的概念是Titter締造的,而Titter上線的時間是06年,也就是說,按照正常邏輯,這個世界上知道微博模式的人,應該只有一個,那個人就是自己。
可是,陳同為什麼會在Titter還沒問世的時候,就自己琢磨出半個Titter來呢?
想來想去,李牧忽然想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既:任何一門科技、技術的發展,都像是在登山,走在最前面的人,永遠在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而走在後面的人,絕大多數都在走前人走過的道路,先他人一步的人,最有機會和可能去創新。
就像是部落格,根據陳同對部落格的分析,部落格輕量化是部落格發展的必然階段,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誰才會成為第一個想到這一點的人?
李牧覺得,一定是第一個發現部落格重量弊端的人,才會想到對部落格進行輕量化改進,而像發現部落格重量弊端,首先要把部落格發展到一個瓶頸期才有可能。
上輩子,發明部落格的是西方人,最先把部落格概念運營到瓶頸期的也是西方人,所以最先意識到部落格應該輕量化的也是西方人。
所以,上輩子,華夏部落格概念模仿西方,部落格發展到瓶頸之後,華夏的微博概念也模仿西方,新浪部落格模仿西方Blog,新浪微博則模仿西方Titter,一直處在“走前人走過的路”這個階段。
科技的發展就是這樣,一步慢而步步慢,一步快而步步快。
這輩子,牧野科技搶佔了全球網際網路在社交領域的一個先機,於是陳同才能夠在這個領先一步的體系內,趕在西方人之前先觸及到部落格運營的瓶頸,然後又趕在西方人之前想到了部落格輕量化的路線。
對李牧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因為牧野科技的領先一步,將來牧野科技內部有機會在多個領域領先一步,未來甚至不需要自己出馬,團隊的人就能夠像陳同這樣,領先一步找到下個階段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