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多數電影節都是在4到5月左右開始的,也就是說還有五六個月給他準備,看著綽綽有餘,其實也不算很寬裕。
因為如果想在京都拍的話,得考慮冬天有下雪天,而他的電影不需要有風雪的畫面。
所以得馬上開始籌備工作。
“這次還是不需要學校製片廠的支援嗎?”蘇志軍說。
“第一次都不用,現在就更不用了。我總得慢慢培養屬於自己的團隊吧?”李景坤說。
公司都開了,這次劇組如果有合適的人才,也會邀請他們加入公司,這樣以後也會有自己的團隊,要製作影片就更方便和快捷了。
而且剛拍完《騰空的日子》不久,其實要來安排《青春派》是比較容易和方便的,因為大部分鏡頭都差不多,也就是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學校裡,教室內。甚至後者的外景更少。
因此之前合作過的工作人員,只要願意來,重新叫回來就是了。
不過到底是正規長片,工作人員到時估計得多一些。
也因為是電影,場景內容也得豐富一些,整體要求都提高了,所以製作費用才會比較高。再者主要角色也多一些,所以雖然場景都差不多,但是製作費用肯定高很多。
不過再怎麼高,也比不了那些大片,估計最多就兩百多萬的費用,所以還是屬於低成本的作品。
“就一個主演啊?你想找誰?”王陽說。
“新人吧?年齡就是十七八歲的高中生。”
《青春派》的主角確實就只有一個,也就是裡面的男主角。
但還有一個女性覺得很重要,就是男主角的老師,戲份也很重。
而男主角喜歡的那個女生可以說就是一個工具人,一個象徵,戲份比較少。
不過也是很重要的角色,畢竟貫穿全文,男主角的很多次變化都有她的影響在裡面。
其他的工作安排其實也不需要贅述,因為幾乎跟拍攝《騰空的日子》一樣,甚至拍攝場地都可以一樣的。只要把角度換了,或者背景弄得不那麼一樣,就沒人看得出是同個場地。
上一世傳言《青春派》的導演臥底了幾個高中學校一年多,就為了貼近現在高中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可是李景坤剛從那裡過來,而且對電影成片也完全瞭解,當然也不需要重新去臥底什麼的。
而且他也不準備去各個高校找演員,那樣太浪費時間了。
其實現在大一大二的藝校生,就足以勝任了。彼此間的年紀看上去要差不多,不要整一些三四十歲的“男孩”來演就行。
不過看了一下今年的新生演員後,感覺都不是很滿意。
孫皓和張天成則暫時不想找,因為《騰空的日子》剛熱播不久,怕他的影迷看了會出戲。
蔡雯雯倒是可以參演那個女配角的角色,也就是男主角喜歡的那個女生。只是角色就沒那麼討喜了,還會被人嫌棄,戲份還少,所以可能她會比較猶豫。
沒事,這個角色也不難搞定。
“咦,他今年應該讀高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