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部分人拍短劇或者短片,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打名氣(給導演或者給產品打名氣),不是為了能賣多少錢。
等過幾年技術越來越發達,網際網路繼續發展的時候,短劇和短片的收入渠道會增加一些,甚至十幾秒的影片都能賺到錢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人去拍短劇和短片。
只是李景坤不知道的是,當他的短劇被拿回到酷酷網公司的時候,幾乎所有看過人都說了同樣的一個字:買!
為什麼?
因為跟他們目前要走的路線太契合了,而且短劇拍的很好,跟他們網站本身的目標人群也很契合。
2008年底的時候,他們就嘗試著開始播了一部短劇,叫《嘻哈四重奏》。
這是一部情景喜劇,一共8集,每集五六分鐘。結果拿到了一億次的觀看量,使用者反饋也很好,希望他們繼續拍下去。
因此今年第二季上線,明年還會繼續拍。
為什麼他們要走拍自制劇的路線?
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為了吸引使用者,為了提高使用者的粘性。
“你要看這部短劇是吧?只有我這裡有,你來我這裡看吧,別的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後面還會有,我們還會繼續拍。”
但是好的內容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試錯是有成本的。別說他們網站之前沒多少這方面的經驗了,就是各大電視臺,每年要找到好的作品也難。所以現在都是在慢慢摸索。
結果《騰空的日子》找上門來了,你說這麼好的質量,你還用考慮嗎?
即使是做短劇,也不能單一的只做情景喜劇短片吧?肯定也要豐富各個分類的內容吧?
只不過目標是達到一致了,但是做生意的,能少花點肯定少花點。而且他們也知道現在短劇很難找到買家,壓價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只是李景坤給的價格比他們預期的要高,其實張永興的領導之前開的底價是90萬,也就是說他報的65萬隻是一個試探價。有留給對方講價的空間。
只是沒想到李景坤一口氣提到了180萬。
事實上現在短劇和短片很難說有一個定價的標準,就看雙方樂意以什麼樣的價格成交了。所以才會動不動出現幾十萬的差距。
要是本身導演和演員有名氣,一部短片出價1000萬都有很多人搶。
要是拍得不好,即使製作方說我是虧錢賣的,也不會有人理會。
······
對於李景坤來說,這部劇賣不賣都行,對他影響不大,他不缺錢,暫時也不缺名。能把短劇順利拍出來,而且效果還不錯,就已經實現了它最大的意義了。
只是對於裡面幾位演員來說影響大一點,畢竟現在他們是新人中的新人,需要點名氣,才能有機會找到下一份工作。
只是他之前跟他們說過可以在影片網站上線的,而且網站會給推廣位和宣傳廣告等,讓他也有點顧慮。
不過在此之前還得做一件事,那就是註冊一個公司。
無論這短劇賣不賣都得開起來,畢竟這部不賣的話,後面還有其他的。
把公司開起來,很多事情會方便很多。
而開公司的話,就得租辦公室,要有辦公地點。
······
“有空沒?今晚請你吃飯。”
下午趙恬恬發了資訊過來。
“你今天來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