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生書中握卷,細細品讀。
這書頗有意思,單單是第一部分的選之一說,就很有講究。
先選環境,要有地力,而這個地力還不是完全與種植靈植靈粟這些的地力一樣,需要相容幷蓄。
要有壤之厚實,泥之肥膩,巖之凝重,石之剛銳,……
也就是說,所選之地,一個區域範圍內需要有多種地力要素,另外才說得上是按照五行要素來進行搭配。
單單是第一部分的第一要素就讓陳淮生覺得相當深刻,也可見這養妖一說還真的不簡單。
“水之一道,在於活,……”
讀完了選地,第二段便是選水。
選水需要與選地相配合,水地須得要搭配相宜。
選氣相對簡單,主要就是講求靈氣馥郁,……
選華則是指選能汲取日月之華,也就是說能被日月籠罩所在,講求開闊,或向陽,或背陰,……
選種自然就是指選擇植妖的種籽了。
這一段尤長,內容也極盡豐富,顯然這也是選這一篇的核心段落。
陳淮生花了三日時間,將整個《養妖籙》通讀了一遍,但是很多地方都還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但心裡也大概有了一個模糊概念。
難怪叫養妖,這和自己想象的選擇合適地方合適種籽,栽培養育出來植妖,相差甚遠。
之所以叫養,而不叫種,寓意深刻。
蓋因在這種養一說,種只是最粗淺的,養才是其中核心。
當一顆種籽播種下去之後,絕不僅僅只是栽培那麼簡單,而是要與栽培者建立起靈覺感應。
這有些近乎於馴養靈獸,但是植妖之種在這個時候相當於是死物,你怎麼來與其建立靈覺感應?
這就講得有些虛玄了,連陳淮生都覺得有點兒玄乎。
或許植妖之種本身就不同尋常?
但陳淮生不認為是如此,植妖之種雖說稱之為植妖,實際上就是在一些靈植中篩選出來的,似乎經過了特殊的妖力浸潤,但並非什麼真正的妖種。
不過其中有一點陳淮生也注意到了,那就是這種靈植種籽被妖力浸潤,並開啟了靈眼,這靈眼大概就是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特殊的培育者建立起聯絡?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陳淮生也知道單憑這一冊書卷就要搞明白其中奧秘不可能,看樣子這一番實踐也很有必要了,好在這沒有季節氣候限制,倒是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