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樣成不成?讓子坤和戰魁出面,在天津投資橡膠下游產業園區。”
“我沒意見!”
許援朝也提到過回去投資的事兒,既然胡志東也有這方面的建議。正好……
對於到內地投資,戰略策劃部不止一次的推演過,甚至說整個天源資本的中層都參與過這樣的推演。所有的結論都是:內地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都將是資金流向的最佳投資地。
所以這樣的建議很容易透過了。
“陳老弟,我能不能請求公司投資?”
崔寶慶這算是趁熱打鐵了?唉!這老小子!
崔寶慶的傳承一直是他的執念,而他的藝道若想得到發揮和施展,也就只有在內地了。
這一點不只是崔寶慶自己,就是陳天戈也這樣認為。
“崔大哥,你覺得現在時機到了?”
“總不能等市場成熟了咱們再進入。國內關於房地產政策每年都在跟進,逐年調整。”
“戰略策劃部也對國內房地產行業做過推演,結論表明,未來國內地產業會是巨大的產業。”
“在起步階段,或者尚未起步之時,早期介入,樹立品牌,可以在趕上發展的快車道。”
崔寶慶也不再是以前的崔寶慶了。整個陳述中充滿了自信,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陳天戈不得不感慨這幫人的變化,這不正是自己期望的嘛。
“大夥對崔大哥的建議有什麼看法?”
“陳董,崔董的建議其實是我們在戰略策劃部推演過的結論。”
“陳董,我們推演時,基本可以確定,在早期,也就是這兩三年會艱難,但未來絕對不可限量。”
“小戈,我也認為小崔的建議可以考慮。”
好吧,得了。又一份議程透過……
原燕姐仨一直沒開口,戰魁和崔寶慶的離開,就預示著陳天戈距離離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雖然都不是不再回來,總比不上現在這樣……
崔寶慶回原籍,他原來就有過基礎,甚至說他曾經的隊伍還能拉起來。開始時的資金量也不大,整個新公司的籌建隊伍並不大,也就十幾人。
而戰魁卻是風風光光的回去了。
帶著亓小琳,陪著鬍子坤,一行四五十人的考察團迴天津了。
走了兩對,對於天源資本好像沒什麼變化,可對於一起來太平山居住的這班老人,是確確實實感到少了人。
連早上的晨練也覺得沒味兒了。
“褚大哥,雷哥,你倆……”
“不考慮,陳老弟,我們吃幾碗飯心裡清楚。現在在決策部,好歹還能發揮些作用,自己出去……算了吧,沒那個能耐。”
“再說,我倆也都問過那口子,都已經習慣這邊的生活了。那裡黃土不埋人,不回去了。”
“陳老弟,我倆考慮了,你最後也是要回去的。這邊還得有個人守著,能替蒙家和原家妹子擔著點。”
這就是道義!特別是他們這幾個江湖道的傳承人,有些事是必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