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臨下,老伽利列看著遠處緩緩而來的秦軍,混身忍不住泛起一陣陣冰涼。
儘管老伽利列對秦一直都有了解,但從書本上,從傳說中去了解秦軍,都沒有親眼所見真切。
此時,秦軍距離凱爾汗莫城還有十餘里,那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卻是做不了一點的假。
軍陣前,老伽利列第一次失態下令:“快!快改變策略,準備迎敵!”
秦軍作戰的優勢,在老伽利列的腦海中極速閃過。
七雄爭霸的時候,秦軍已經完成了對軍隊制式的改革,早在五十年前,秦軍最擅長的便是攻城戰。
而且,秦軍的武器十分豐富,青銅劍,戈,戟都已經裝備。
弓弩幾乎成了每名秦軍都配備的裝備。
華夏之地的弓箭技術非常強悍,只要靠近城池五十仗左右的距離,就能夠拋射,或者將箭矢覆蓋城頭。
老伽利列曾經特意費很大的功夫弄來一把秦軍制式弓弩。
他發現,五十年前的秦軍弓弩的威力就遠超如今的羅馬標槍。
而且,因為弩箭的特殊結構,穿透力也非常的強。
當然,無論是本都王國,還是羅馬帝國,都有穿著鎧甲的傳統。
而秦軍相比他們,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基本都是身穿皮甲,防禦力其實一般。
平原作戰,秦軍的突進,主要靠手持兩米長的戈矛衝殺。
老伽利列發現,這種作戰方式,比之前與羅馬人都可以一爭長短的馬其頓方陣,都要強悍幾分。
因此,來到凱爾汗莫的這段時間。
老伽利列主要將精力放在瞭如何防守上。
這場跨國大戰中,攻守雙方的地位極其明顯。
作為防守的一方,本都王國只要能夠抵住壓力,阻擋秦軍的進攻,就算勝利。
而秦軍的攻城戰,在老伽利列看來,在華夏之地,或許可以算強悍,但到凱爾汗莫城,那就不一定了。
別的不說,就說那個‘水淹大梁’,在凱爾汗莫城就不可能發生。
而凱爾汗莫城的城池高度,進攻難度,比沒有水淹威脅的大梁城還要更高,還要更難。
另外,此次秦軍來西域作戰,除了火炮,並沒有巨型投石車,雲梯、臨車這樣的攻城利器。
要想攻破凱爾汗莫城,老伽利列相信,只要不讓秦軍火炮靠近凱爾汗莫城,幾乎不可能。
而他那遊歷在外的五萬騎兵,就是專門對付秦軍火炮陣營的。
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準備,老伽利列有信心在這裡,將王賁父子的數萬先鋒軍,全部留在城牆下。
想到這裡,老伽利列心中的緊張逐漸退去。
甚至,他的嘴角都掛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凱爾汗莫城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在秦軍面前,似乎只有一面城牆,但在這面城牆上,城牆下,老伽利列就佈置了十萬大軍來防守。
秦軍就算再強悍,沒有火炮的協助,沒有攻城裝備,也不可能輕易登城。
更不用說,他還有許多別的後手。
看著隨著自己一聲令下,忙碌起來計程車兵們,老伽利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這個時候,秦軍已經推進到距離城牆不足三公里的地方。
這個距離,即使秦軍火炮再強,都夠不到。
至於唯一對凱爾汗莫城有威脅的831高地,距離凱爾汗莫城也有一公里。
秦軍的火炮能打一里嗎?開什麼玩笑,從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