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祭奠儀式,當著驪山陵裡的先帝,老夫提議,廢黜太子,另立明君,誰贊成,誰反對?”
“我反對!”
李斯的話音剛剛落下,就有人介面,眾臣滿臉詫異的同時,不由紛紛循聲望去。
只見博士宮僕射周青臣站了出來,拱手道:“自古以來,凡行廢立之事,當有依據,若只是憑揣測,妄言太子登基之後會亡國,乃荒謬之論,恐無法服眾!”
“不錯!為人臣子,豈能如此悖論!”叔孫通也在這時站起來附和。
這群博士宮博士,雖然在天下剛剛統一的時候,顯得激進熱血,但經過博士宮論政後,一個個都變得非常低調。
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李斯為首的法家刻意打壓,二是鬥不過公羊敢為首的公羊儒。
現在大秦廣開科舉,他們大部份人都在潛心研究新儒學,爭取在新儒學中佔據一席之地。
畢竟新儒學乃大勢所趨,就算李斯有意打壓儒家,也無法阻止新儒學的崛起,一旦科舉制度普及全國,新儒學將徹底取代法家,成為大秦朝廷取士的唯一途徑。
可是,李斯公然提議廢立太子,直接戳痛了這群博士宮博士的痛點。
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李斯的野心。
李斯想要做‘攝政周公’,他們怎能讓李斯如願?
一旦李斯行廢立之事成功,剔除儒家豈不是輕而易舉?
所以,他們必須要阻止李斯,不為胡亥,只為他們自己!
眼見博士宮眾博士紛紛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李斯與公子高對視一眼,後者眉頭微蹙,然後冷聲道:“聽爾等之言,要廢黜胡亥,必須有非廢不可的理由才行?”
“不錯!”
周青臣肅然介面:“商朝的伊尹為了國家安定,將太甲帝罷黜軟禁,後人都稱頌伊尹忠於國家,李丞相身為先帝託孤重臣,君上身為先帝遺詔指定的安國之人,豈能草率行這廢太子之事?”
話音落下,周青臣便環顧周圍的一群重臣。
只見大臣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種複雜的神色,有人假裝嚴肅,有人看起來很憤怒,有人則帶有一絲輕蔑,還有的人則是一種無奈的神情。
周青臣說的伊尹是商朝初期著名的賢相,曾輔佐商朝覆滅夏朝,為建立商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伊尹輔佐商湯嫡長孫太甲登臨帝位,但太甲一味享樂,不顧朝政,還破壞了商湯定下的法規。
眼見商朝被太甲帝搞得烏煙瘴氣,伊尹便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太甲帝廢黜,將其放逐到安葬他父親的桐宮面壁思過,而伊尹則代替太甲帝,處理朝政。
直到三年後,太甲帝悔過了才還政於他,從而保全了商湯建立的江山社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逐桐宮’的典故。
周青臣說出這個典故,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點明李斯的野心,二是提醒公子高,沒有正當理由,是不能廢太子的。
“況且,太子胡亥也並非君上說的那般不堪,即使太子胡亥才具不如君上,也曾親赴前線禦敵。光此一項,都是歷朝歷代太子無法比擬的!”
說完,周青臣回過身來,又看向李斯,發現李斯也正盯著自己,一臉的陰沉漠然。
周青臣心中冷笑了幾聲,對著群臣大聲說道:“先帝在世時,反覆強調過吾等,大秦是講法的,不是講禮的,現在李丞相提議廢太子,敢問諸位懂法的大臣,廢太子遵循的是哪條大秦律法?”
“這”
周青臣言辭鑿鑿的一番話,震動了眾臣。
許多大臣不由得感覺到心中有愧。
他們都是始皇帝的臣子,本應在這時候站出來維護始皇帝一直秉承的秦法神聖,結果卻因為公子高與李斯的權勢,一個個默不作聲。
一時間,周青臣周圍的群臣出現了少許喧譁。
這一切都被公子高聽在耳中,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他知道,此時自己絕不能退縮,手軟,否則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這次廢太子行動恐怕也會以失敗告終,那樣的話,胡亥若回來,自己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只見公子高越過李斯,昂首挺胸道:
“周僕射要本君拿出非廢不可的理由,本君現在就告訴你,胡亥剛登上太子之位,便無視禮儀人倫,居喪期間食肉,寵幸歌姬,玩弄樂器,戲耍動物。
即使喪期過後,也不知收斂,與先帝宮中宮女淫亂。”
“另外,寵幸奸佞趙高等一干小人,陷害忠良,肆意賜予官職,爵位,罔顧國法,破壞大秦制度。李丞相曾多次規勸,皆無從改正,反而在親赴前線途中,一邊收攏歌姬美女,一邊坑害沿途官吏百姓,使天下不安。”
說到這裡,目光掃視博士宮眾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