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趙昊一直在跟韓生,蕭何,曹參等人討論如何規劃咸陽城。
從商業的角度考量,咸陽城作為日後西部第一大城,必須要有足夠的潛力。
如何恢復商業,刺激消費,加快商品流通,促進就業崗位,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說到底都繞不開一個問題。
那就是大秦抑商的環境。
就算始皇帝答應開商,大秦抑商的環境,已經形成了上百年。
想要讓商業進行發展,就必須改變大秦抑商的環境。
如今,紡織機走進了千家萬戶,按照道理,商人們肯定能夠看出紡織廠的潛力,但是,開辦紡織廠的商人,少之又少。
這是為何?
因為不敢!
大秦對商業的限制,非常嚴格,主要從呂不韋開始,嬴政對商人做大做強,有一定的抵制。
再加上大秦以前都是類似於半軍事化的管理,商業本來就不發達。
這說出來可能有點尷尬,然而,事實上這個時代的少府,支撐起了大秦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生產力,真正的民間生產力,只有百分之六十。
相當於整個國家,接近半數的是國企,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狀態。
要知道,少府才十餘萬人。
而秦國目前有兩千多萬人。
十餘萬人支撐起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國家百分之四十的生產力,這是什麼概念?你可能都無法想象!
但是也沒辦法,針對商業這塊國策,是秦國曆代先王定下的,始皇帝嬴政蓋棺定論的,沒人可以輕易違背。
而且,難度還不小。
趙昊做了很多準備,甚至拿出了大秦的五年規劃。
這是他和蕭何,曹參,韓生,陳平,包括張蒼,王綰,馮劫在內的所有人商討出來的。
首先,利用咸陽城改造計劃,解除部分不合理的商業限制,然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裡,讓大秦手工業,輕工業進行一個長遠發展。
至於第二個五年計劃,趙昊心中已經有了模版,那就是大力發展重工業。
比如,冶煉鋼鐵,水泥廠,石灰廠等科研技術,可以投放給民營企業,促進大秦重工業發展。
若不是大鍊鋼鐵會造成產能過剩,趙昊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發展重工業。
畢竟輕工業關乎民生,重工業關乎國力。
僅僅靠少府那十餘萬人,明顯是不夠的。
況且,現在還沒有找到大型的鐵礦礦脈,冶煉鋼鐵也只能部分冶煉。
「公子,你說的五年計劃,已經編纂完成了,就等著陛下批覆了!」
韓生看著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字的計劃書,興奮地朝趙昊示意。
趙昊滿意地點了點頭。
雖然他對商業只是一知半解,但上輩子的耳濡目染,讓他動動嘴皮子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比如什麼壟斷,什麼資本過剩,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等等,趙昊還是知道原理的。
原本蕭何,韓生他們有自己的計劃,用不了十幾天就能編纂出計劃書,但聽了趙昊的意見,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將趙昊說的那些融會貫通,最終才寫下這本計劃書。
反覆確認沒有漏洞後,趙昊敲了敲桌桉,環顧眾人道:「雖然咱們做出了計劃書,但能不能成功,我不能保證!」
始皇帝的性格,他還是知道的。
如果不能讓他心服口服,他絕對是這世上最執拗的人。
其實,拋開嬴政與呂不韋的恩怨不談,他的那些政策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比如少府
的規範化生產,比如對商業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