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方才所言,老臣第一次見公子,就覺得公子不凡,日後必定能成就一番功業。」
嬴倡看了趙昊一眼,微笑著道;「說實話,公子,我們都在等您。當時初聞您的事蹟,我們都驚您為天人,乃我大秦真正的福星;
想必您也知道,嬴秦皇族犯了一些錯,不受陛下重用,但這天下終歸是嬴秦皇族的,我們也想為這天下盡一點綿薄之力;
今日求見公子,不為別的,只希望公子給我們一次機會,讓我們成為您的助力,幫您成就一番功業.....」
聽到嬴倡坦誠至極的說辭,趙昊隱隱感覺有些頭皮發麻。
而這時,嬴倡一句頗為大膽的感慨,聽得他更是心中一愣。
「陛下的運氣一直很好,唯獨一件事......那便是眼光差了點,看錯了身邊人。」
說完,不禁幽幽地嘆了口氣。
「.......」
趙昊無語地看向嬴倡。
雖然知道嬴倡說的身邊人不是趙高、胡亥、李斯中的任何一個,而是他們這群嬴秦皇族。
但他不得不承認,嬴政的眼光確實有點差。
先不說趙高他們如何覆滅的秦國,就說嬴政的選擇,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眾所周知,秦國崛起的時間,應該是從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開始的。
那時候的秦國朝堂,有兩股重要勢力。
一個是嬴秦宗室,一個是老世族。
嬴秦宗室很好理解,就是國君的本家人。
而老世族,則是壟斷官位的世家大族。
不過,在這兩股勢力之間,還有一股很小的勢力,就是外客。
所謂的外客,也就是六國之人。
但因為他們的勢力很小
,大多數時候都起不了什麼作用。
而改變這一現狀的人,正是秦孝公。
是秦孝公招來了商鞅等人,主持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
變法的重要一條就是廢除貴族世襲的特權,主張軍功獎勵。
這一條嚴重打擊了嬴秦宗室和老世族,讓他們無法靠血統獲得利益,為六國人才入秦做好了鋪墊。
直到商鞅被陷害致死,秦國才形成嬴秦宗室,老世族,外客,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正是因為三足鼎立的局面,秦國才開始蒸蒸日上,隱隱有東出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長。
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因為秦昭襄王年幼,其母宣太后把持朝政,重用外戚,致使秦國大權旁落,形成了第四股勢力。
雖然晚年的秦昭襄王,收回了這股權力,但外戚干政的「傳統」卻沒有斷絕。
嬴政剛剛即位的時候,正是因為趙姬的干政,呂不韋的大權獨攬,才寸步難行。
不過,這時候的秦國宗室,已經不是秦昭襄末期,絕對佔有的宗室了。
特別是華陽太后宮變,嫪毒叛亂,都發生在咸陽都城,讓人很難不懷疑他們。
所以外戚,老世族,外客,包括嬴政在內的勢力,都在聯合打壓宗室。
直到秦二世胡亥登位,屠殺嬴政子女,宗室才徹底退出秦國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