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時候的胡亥若想趕工期,啟用戰時律法,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順理成章。
簡單來說,秦法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商鞅時期的軍事化管理階段。
這個階段的秦法是最為嚴酷的。
但也是最公平公正的。
只要你不觸犯秦法,秦法就不會苛責你。
第二個階段:始皇帝統一天下後的改法階段。
這個階段的秦法,相對來說比較輕鬆,因為要適應六國臣民。
也就跟睡虎地秦簡裡記錄的大差不差,以信為主。
第三個階段:胡亥亂法時期。
各種殘酷刑法被胡亥和趙高為了一己私利,重新啟用,甚至朝令夕改,最終使秦法逐漸失去公信力。
瞭解大秦歷史的,基本都知道。
胡亥登基的前兩年,秦朝其實沒多大的問題,就算有一些反叛,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李斯身上。
咱先不說李斯的人品如何,最起碼在治國方面,他還是很有能力的。
否則始皇帝也不可能重用他。
前文也提到了,胡亥之所以坐上皇位,跟李斯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胡亥剛坐上皇位的時候,也很倚重李斯。
但李斯長久把持朝政,讓胡亥有種白做皇帝的感覺,很不得勁。
這時候,趙高的心思就開始活絡了。
因為他是胡亥的老師,胡亥很信任他,所以他經常給胡亥說李斯的壞話,胡亥自然而然就厭惡上了李斯。
於是兩人一合計,果斷除掉了李斯。
而李斯這一死,也就成了壓垮大秦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總結來說,李斯才是秦國由盛轉衰,直至滅亡的關鍵點。
趙昊為什麼支援王綰?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讓李斯上位!
雖然李斯的重要性,無可比擬,但李斯不當丞相,對大秦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沒當丞相前的李斯,還算剋制,盡職盡責。可當上丞相後的李斯,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不斷排除異己,鞏固實力。
儼然有想做第二個呂不韋的意思。
這可不是胡說,從他選擇胡亥,不選擇扶蘇就能看出。
以李斯的政治眼光?他難道看不出胡亥的能力?
就算趙高鼓動他的那些話,說扶蘇登位不會重用他,會重用蒙恬,蒙毅等等,也不足以讓他選擇胡亥。
畢竟扶蘇沒那麼蠢,不可能看不出李斯的作用。
真信了什麼儒家和法家對立見解的,才是蠢材。
扶蘇確實偏向儒家,但也不可能因為這一點放逐李斯。
真是這樣,那大秦半個朝堂都法家,豈不是都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