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做法,出乎趙昊的意料,咸陽百姓的反應,也讓他大跌眼鏡。
其實李斯修改的律法,並沒有完全為百姓著想,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嚴苛’的標準。
這相當於給老百姓一條比較容易活下去的路。
而就是這條比較容易活下去的路,卻讓百姓感激涕零。
只能說明一件事。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真是太苦了。
所謂盛世螻蟻哭,亂世螻蟻死。
古代社會的悲哀,也是幾千年來底層人的真實寫照。
縱觀任何歷史盛世,多數文人筆下的富饒與美好,大多都是一地,或者數地的財富堆積。
其手段往往類似於元朝‘貧極江南,富誇塞北’,搜刮天下之財,以盛世彰顯繁華。
至於底層人是五個人穿一條褲子,還是幾戶人家用一把菜刀,一頭老牛耕種幾十畝地,這些都與上層人無關。
官吏閉著眼睛享受美酒,商人偷著逐利,文人提筆遊春日,想著該作一首怎樣的詩詞,贏得滿堂喝彩。
所有人的眼睛,似乎都眼高於頂,看得到上面,看不到下面。
這是病,得治。
趙昊從地道里鑽出來,不過是想改變點什麼,僅此而已。
聽到咸陽百姓因為一條比較容易活下去的路而歡呼雀躍,他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留在趙昊身邊的來福,同樣滿臉堆笑,一副驕傲自豪的樣子。
他們忠誠趙昊,不是因為趙昊對他們有多好,不是因為趙昊深受始皇帝寵愛,不是因為趙昊皇子的身份,而是趙昊的意願,與他們契合。
他們都是從底層爬上來的窮苦人,他們瞭解底層人需要什麼。
不過就是衣食無憂罷了。
沒錯,只是衣食無憂。
至於人權自由,其實跟大部分老百姓都沒什麼關係。
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拿人權自由何用?
後世那些整天嚷嚷著人權自由的,基本都是吃飽了飯沒事幹的一群人。
大秦現在什麼都沒有,你憑什麼要求人權自由?
唯一可行的,便是先解綁農戶,減輕農戶身上的負擔,讓其有所生產,有所留存。
情況好的,可以拿餘糧來換點錢,改善生活,情況不好的,也不至於在饑荒年,變成流民,四處討飯,等著朝廷接濟。
但是,法律規定的人權自由,必須要提出來。
即使這個時代的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追求人權自由,你也要提出來。
因為秦律嚴苛的印象,刻在了老秦人的骨子裡,刻進了六國人的心坎裡。
你想要解綁農戶,就得讓他們感受你的改變,給他們衝擊感。
而人權自由,就是這股衝擊感的助推器。
所以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