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搖頭道:“因為皇權與律法先行的問題,沒有得到確定,如果律法先行,皇權必定會消弱,以陛下的性格,恐怕不太會同意。”
“呵呵。”
趙昊聞言,笑著搖了搖頭。
隨著對始皇帝的瞭解,他越發覺得,歷史上記載的始皇帝,跟他相處的始皇帝,大不相同。
歷史上記載的始皇帝,乃‘千古第一暴君’。
他橫徵暴斂,窮奢極欲,視百姓為螻蟻。
可是,面對這樣的評價,趙昊卻不以為然。
他反而覺得,始皇帝是一個有理想,有胸襟,有抱負的萬古明君。
如果始皇帝真的心胸狹窄,他怎麼可能統一天下?
不說六國之人,就是秦國之人,都不會服他!
而且,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的格局,明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比如在政治上實行郡縣制,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在軍事上修直道,馳道,修靈渠,修長城,北擊匈奴,南征百越。
就這些舉措,不僅有利於國家統治,還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甚至對後世都有深遠影響。
所以,始皇帝會真的害怕律法限制自己的權力嗎?
在趙昊看來,這是不可能的。
但限制皇帝權力,還是有必要的。
比如歷史上的趙高,為什麼能借胡亥之手,除掉李斯,又為什麼能指鹿為馬?
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
這其實是秦朝制度漏洞的體現。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在創立自身制度的時候,沒有任何借鑑可言。
在秦朝以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皇帝這麼大的權力。
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包括周天子在內,都沒有這麼大的權力。
雖然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實際權力,遠不如皇帝。
而皇帝權力近乎無限的這個特點,便成了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
在這種權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如果皇帝是一個英明神武的人,則不會出什麼問題。
比如始皇帝在世的時候,秦朝想亂都亂不起來。
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跟始皇帝一樣英明神武。
只要繼任皇帝稍微差一點,或者鬆懈一點,權力就會被身邊的人竊取。
胡亥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趙高為什麼能從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變成一個權傾朝野的丞相?
就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漏洞,併合理的利用了這個漏洞。
始皇帝駕崩之前,能夠留在始皇帝身邊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趙高,一個是李斯。
趙高如果想阻止其他人覲見始皇帝,只要聯合李斯,就沒人可以接近始皇帝。
甚至,他們還能篡改始皇帝遺詔,擁立胡亥為秦二世。
那趙高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