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將信將疑地道。
趙昊笑著寬慰道:“老丞相放心,他們不僅會同意,還會爭著去做,畢竟是朝廷的專案,好處多多。”
這個他說的是事實。
上輩子他知道不少事例,就是很多包工頭老闆,都搶著朝廷的工程做,因為朝廷的工程好拿錢,且穩定。
“哦?”
這話將王綰的胃口高高吊起,使他不由追問趙昊:“那第二個呢?”
“第二個就是功德碑,將參與河道疏通的黔首名諱刻上去。”
“這……”
王綰遲疑了一下,旋即捋著鬍鬚道:“公子的辦法雖然不錯,但忽略了一些事。”
“何事?”
趙昊愣住。
卻聽王綰笑著道:“東郡水災的情況,公子應該知曉,主要原因就是東郡郡守隱瞞不報,致使河道附近十六郡縣遭遇水災;
那麼,換到河道清理,咱們就得考慮,是否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比如錢糧剋扣問題,以及地方官吏如何處理黔首與商人,會不會徇私舞弊?”
“這些事情,如果朝廷不事先定好規矩,傳達到地方,很容易出問題。”
“嗯。”
趙昊表示認可的點了點頭。
老丞相說得不錯,一個政策的實施,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往往決策者都是抱著最理想的狀態去考慮的。
但現實是,根本不存在最理想的狀態。
眼見趙昊若有所悟,王綰又接著道:
“至於第二個辦法,有點類似於捐糧立碑,但黔首不比貴族,他們對虛名的認可,並不比錢糧實際,所以這辦法還需斟酌。”
趙昊聞言,不禁有些尷尬:“是我欠缺考慮了。”
“不是的公子,你的辦法很不錯。”
王綰說著,話鋒一轉:“但你只是站在一個執行者的角度去考慮的,如果站在領導者的角度去考慮,會發現很多紕漏。”
“領導者?”
“對!”
王綰正色點頭:“領導者不需要懂得太多辦法,只需要懂得如何御下便可。如果辦法都被領導者想了,手底下的人該幹嘛?”
“比如公子說的商人承包工程,看似合情合理,但公子有沒有想過,商人承包朝廷工程,是不是變相的給商人抬身份了?”
“商人的身份一旦被抬高,會讓黔首失去熱忱,所以,如果朝廷要重用商人,首先得給他們設定門檻,設定難度,這樣才能讓黔首心理平衡,參與勞作。”
聽到這話,趙昊恍然大悟,頗有種漲知識的感覺。
王綰看向他,又鄭重其事地道:“國家大事,一般要通盤去考慮,不能將目光放在一隅之地。”
“呵呵。”
趙昊笑了:“老丞相當真有一套,昊受益匪淺!”
他沒想到,王綰繞了一大圈,居然是教自己處理政事。
但從內心層面上來說,還是蠻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