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洲圖?
眾臣光聽這個名字,都精神一震。
但他們將‘九洲’,理解成了‘九州’。
所謂的‘九州’,最早見於《禹貢》。
相傳是古代大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
而自漢朝起,九州便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漢地九州’。
九州區域範圍的劃分也不盡相同。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指的是範圍。
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
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
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禹貢》中所述的九州範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
雖然古人沒有踏遍九州,但也是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可始皇帝命人抬上來的《天下九洲圖》,卻不是眾臣心中想的那個‘九州圖’。
通俗點講,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世界地圖》。
為什麼始皇帝要改《世界地圖》為《天下九洲圖》呢?
其實很簡單,純粹是因為不好聽,不霸氣。
當初趙昊給他講解世界地圖的時候,他就覺得聽起來彆扭。
什麼亞洲,歐洲,非洲的,這都什麼跟什麼?
我泱泱大秦,怎麼可能取這種名字?
所以,他不僅把世界地圖改成了天下九洲圖,還把七大洲劃分成了九大洲。
九,在古代是最大的單數,也是陽數的極數,因此,九被看作為‘至尊之數’。
始皇帝的性格就是這樣,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大。
於是便有了這幅長約兩丈,寬約一丈的巨型羊皮地圖。
只見數十名黑甲,小心翼翼地抬著《天下九洲圖》,從殿外緩緩走來。
眾臣的目光被這幅巨型地圖瞬間吸引了。
一個個眼睛瞪得滾圓,彷彿看到了什麼世間罕見的場景一般。
嬴政見狀,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