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提醒: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曹丕時也曾收到倭國的國王卑彌呼,送到宮廷的禮物,男子四人,女子六人,布匹若干,請求賜詔封國。】
趙桓看了看曹魏收到的禮物,倭國在卑彌呼統治的十幾年裡,都是送的人丁作為國禮。
他想了想,對著趙英說道:“把宮裡那些銀器餐具全部換成陶瓷的!”
那個懸玉環實在是恐怖,弄的趙桓對銀器這兩個字,都無法直視了。
趙桓撇了一眼,看到了朱鳳英在和深田恭子竊竊私語,就猛地打了個寒戰,朱鳳英這是準備榨乾自己嗎?
趙桓來到了占城國的站臺,這裡的占城商賈,顯然是個漢人,現在佔著越南哪塊地的就是李朝和占城,李朝是北越,占城是南越。
而這個漢人顯然精心準備過,是穀物。
嚴格來說是,是占城稻。
趙桓摸了一把占城稻,顆粒飽滿圓潤,晶瑩發亮,還帶著一股禾木的清香。
“尊敬的陛下,這是清香米,奈何產量較低,每畝得米一石半。一年僅可以成熟兩次,也是李朝每年朝貢之物。”占城的商人笑著說道。
趙英連忙說道:“官家,平時宮裡就用的這種米,一斤四十錢,一貫錢可以買二十斤。”
趙桓核算了下,大宋的一石大約是92斤,一貫錢是七百錢,價格昂貴。
大宋皇宮一年光是吃掉的米,就大約十萬貫左右。
旁邊稍顯黯淡的米,趙桓抓起來搓了一把,問道:“這是一年三熟的米嗎?”
占城商賈趕忙回答道:“是的官家,這是早米,不擇地而生,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還十分耐旱,穗長而無芒,粒差小,南方多數地區都是種的這種稻穀。”
範嵊拿出本札子,掐著手指算了半天,說道:“占城一年能賣給大宋大約一百萬石這樣的早米,雖然大宋早有種植,但是僅能一年兩熟,一年三熟之地,多在嶺南和福建。”
“一百萬石?他們占城的百姓不要吃嗎?還是占城產的早米比較多?”趙桓疑惑的問道。
大宋一年的稅賦才四百五十萬石到五百萬石左右,這占城居然能賣給大宋超過一百萬石?!
占城才多大?怎麼可能賣這麼多?
占城的商賈是個漢人,聽到趙桓這麼問,不知道該怎麼跟官家解釋。
但是皇帝問他話,他只好硬著頭皮說道:“占城人一天只吃兩頓飯,餓死也沒人管,反正水多,撒把種子,到時間了,就去收就好了,得來容易。天氣熱,他們更是懶洋洋的不想動。”
“送到陳敷那裡一些,讓他好好研究下占城的早米。”趙桓抓了一把早米,李朝和占城暫時不歸大宋管,趙桓才懶得計較他們一天吃幾頓飯。
趙桓來到了琉球國的臺前,看到的事打成塊的蔗糖,還有菠蘿,只不過琉球人叫他為旺梨。
而吳哥的展臺則是他們的佛像,夜明珠之類的寶石,當然也有香料和胡椒。
趙桓走馬觀花的看完了整個站臺,看著面前的一個包著頭的商賈,穿著一身的黑袍。
趙桓疑惑的問道:“天方人?”
這個商賈低頭說道:“是粟特人,尊敬的陛下,在中原,我更喜歡您稱呼我們為昭武九姓,我們是世界溝通的橋樑,是貿易流動著的血脈,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有我們,火尋國國王帶給大宋皇帝最誠摯的問候。”
商賈伸手一引,趙桓就看到了一捧綠色的植物,被養在花盆裡,鬱鬱蔥蔥。
趙桓疑惑的看著這個綠色的之物,像是大宋的茶葉,但是卻又不太像,火紅的小小朱果,掛在枝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