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沒了,還會給撫卹,不錯了。”
趙桓忽然想起當初,一百貫和五十貫的撫卹金,趙桓當時聽從了勸諫,將撫卹改為了五十貫。
他們抱著自我實現的目的,為大宋盡忠的志向,去踐行自己信奉的真理。
勇士矣!
趙桓看著那群畫師,收拾著自己的畫板、毛筆和染料夾,靜靜的坐在那裡。
畫師們的目光,都落在了趙桓的身上,那眼神中充斥著希冀。
大宋的希望。
“官家,見也見了,夜深了,咱回宮吧。”趙英把集英樓安排給皇城司的畫師們收拾,把趙桓扶了起來,笑著說道。
趙桓站起來,對著即將趕赴各國的畫師,昂揚的對著他們說道:“諸君,一路順利。”
他覺得自己有點撐不住了,再看他們一眼,自己怕自己殿中臣子之前失態。
趙桓轉身離開的時候,聽到了身後畫師們的一陣山呼海喝。
“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人不知之,乃至殞後無名。”
“銘曰:嗚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名?河山即名!”
趙桓已經走到了集英樓的走廊裡,他略帶僥倖,自己沒有在殿中失態。
“官家,你怎麼了?”趙英在趙桓身後小聲的問道。
趙桓揉了揉眼,笑著說道:“沒事,眼裡進沙子了而已。”
這段趙桓當然記得,這還是他當初在大同府,立勇義冢的時候,自己親手寫的《忠魂銘》。
而這兩段,趙桓當時寫的時候,就是寫的這些無名的英雄!
為了這些默默無聞,甚至連功績都無法明面上宣傳的察子們,為大宋安泰做的貢獻。
“人有所忘,史有所輕。天下可期,民族將興,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趙桓喃喃自語的往前走著。
他的眼前不斷閃過的是:堅守陳留門的軍民,是岳飛帶著親事官的一往無前,是前往河東路上無人收束的骸骨,是破敗的太原城,是王稟一身的傷,是一雙雙渴望復仇的眼神,是埋在勾注山上的种師道蒼老的面龐。
是千里奔襲黃龍府連腳都凍掉半個的捷勝軍卒,是在興慶府提攜玉龍的黃彥節,是遠在高麗的魏承恩……
這一幕幕的場景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趙桓的腳步有些踉蹌,同時非常確信,代代永旌一定會實現!
這一幕幕的的背後,是前赴後繼的人,他就是脊樑。
哪怕是神州陸沉!哪怕是中華有低谷的時候!也會因為有這些名留青史或者默默無名之人,也會為中華撐起一片藍天!
然後綻放出屬於他,僅屬於他的最燦爛的光芒!
代代永旌!
趙桓的腳步向前走動著,一個親從官風風火火的跑到了趙桓面前。
“大捷!保州大捷!沈指揮和楊都尉領兵,正面擊潰了完顏宗弼,完顏宗弼大敗逃離保州!前往本溪!”
“陳校尉帶領軍將,正在銜尾追殺!”
搜狗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