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尺九終究是九尺九,而不是一丈。
趙桓這摘抄的幾篇農村報告和農村階級綜述,絕對還沒有達到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地步。
但是,九尺九離一丈只有一寸的距離,二者也僅有一寸的距離。
只要這大宋,做的稍有不對,自有大能會將這一寸補全。
當然趙桓換出來的這幾篇,連一寸都沒有。
至於太原新城。
它圖紙並不複雜,是當初趙光義燒燬的晉陽城的舊圖紙。
那座週四十里的大城,才是太原應該有的模樣。
趙桓在出宮的時候,就找了這份圖紙,在原來的城基礎上,建立一座新城。
當然必要的排汙排水是一定會有的,太原四戰之地,汾水、渭水都過太原,敵人萬一喪心病狂水攻的話,也有排水的手段。
古代城防的設計相當巧妙,不用著墨太多,他只是做了極為簡要的修改。就按舊圖紙施工了,萬一以後有蒸汽機了,打造一個蒸汽朋克風的大宋,也未嘗不可。
城池的建設要比宮殿快,不用金絲楠木之類奢華之物,他修個土城牆也用不了太長時間。
三年也就夠了。
三年啊!
三年修牆,十年繕補,百年聚氣,方為大城。
王八蛋毀晉陽城,千年聚氣毀於一旦!
啊呸!
趙桓安排了太原城修城之事、安排了均田之事、二十多萬軍民的民爵均田之事、安排了鄉吏之事。
他也踏上了車駕,準備繞道婁煩和寧武,親眼看看這大仗的陣仗。
御駕親征,親上前線的意義很重要,鼓舞軍卒士氣、親自犒賞三軍、發表戰前宣講等等之事,都是必要的步驟。
趙桓知道自己為什麼一意孤行,非要徹底趕走金人,再收拾舊河山。
但是這不妨礙他對戰前宣講這件事的牴觸。
他在的印象裡,肉吃飽,銀錢在親從官的監督下發夠數,再犒賞一番,加上自己御駕親征的加成,足以讓宋軍的氣勢達到一個頂峰。
但是在種師道的不斷勸說下,他終於還是走到了臺前,站在巨大的演武臺前,他看著腳下十數萬大軍就這樣站在寧武關下,有點腿抖,好在他扶著演講臺。
四處有些軍漢等著傳他的話,畢竟這麼多人,他的話可傳不過一個營,就會變得聲音很小。
傳令兵就是做這件事,將官家講的話,傳給軍卒們聽。
每次軍前宣講,也是檢驗隊伍溝通是否流暢的必備技能。
軍隊不是普通人,軍令口口相傳,搞出個三人成虎,豈不是要出大麻煩?
每次宣講外,也有有人專門負責查驗是否宣講正確。
趙桓終於在十幾萬人面前站定,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
“太原城,軍民四十餘萬人,守城兩百餘天,人人皆為勇士,義士。”
“現僅剩下十八萬婦孺,兩萬少壯。而僅剩的兩萬少壯,亦是人人帶傷。”
“朕就問自己,是誰,給朕的子民帶來了如此可怕的傷口?”
“是金人。”
“朕在太原城的街上走著,四處都是殘垣斷壁,哪裡都有哀嚎之聲,有一位眼睛不大好的老大娘攔著朕,問:官家,你看到我家大郎了嗎?朕說沒有,你去別處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