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丘力居以及張純來說,劉虞的確就是愚蠢。
沒錯,丘力居以前的確是有幾分尊敬劉虞,畢竟他的烏桓部族的確是大漢的附屬部族,以前也的確是依靠大漢的幫助扶持才可以生存,才可以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因為大漢,他們烏桓部族才有了棲身之地,才懂得了生產,有了文字。
而劉虞主政幽州那些年,也的確給予了他們這些關外的部族不少好處利益。
可惜,這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烏桓部族,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族,已經可以不用依賴大漢的保護才能生存。現在,他們已經是關外的王者。
大漢衰弱,這個時候,也正是他們擺脫大漢,入主大漢的時候。
他們既然立了心背叛大漢,又豈會再歸降大漢?何況,現在的大漢,還有什麼的資格再讓他們強大的烏桓部族歸附?
有些事,開了弓就沒了回頭箭,並不是他們想反就反,想歸降就歸降。劉虞雖說是幽州牧,在幽州的權力,似乎要比以前作為幽州剌史的時候更大,可劉虞一直來,都很難在幽州做得到一手遮天。
說白了,就是他們這些背叛了大漢的部族,想要再歸順大漢,這不再是劉虞這個幽州牧說了算,而是必須得要經過大漢朝廷。
大漢對待他們這些部族,別的都可以忍,但是對於造反背叛的事,這怎麼可能忍?
劉虞在這幽州還算是一號人物,但是在大漢朝堂上,那還真的算不了什麼。到時候,不管是那些大漢的奸佞還是大漢的直臣,恐怕都不會同意就如此輕易的饒過了他們烏桓部族,起碼不會輕易的放過他這個烏桓大王。
很簡單的道理,朝廷下一道聖旨,要求他這個烏桓大王入京述情,那麼他去不去?去了,生死未卜,不去,那就是違抗大漢皇帝的旨意,這跟造反也沒有什麼的分別。
劉虞對異族部落的懷柔政策,在這個時期,的確已經不合時宜了。
丘力居願意跟劉虞派來的使者接觸談話,那是看在過往劉虞的確對他們烏桓部族不錯的情份上。
而跟劉虞所說的,只要公孫瓚退兵,他就願意跟劉虞商談歸降大漢的事,這一個是離間退兵之計。丘力居的確是不願意面對公孫瓚,的確有些被公孫瓚打怕了。
另一個,其實就早隨口敷衍劉虞,同時,如果他隨口敷衍劉虞都相信的話,順便可以從劉虞那裡弄得到一些好處。
不管怎麼說,烏桓部族看似強大,可是,整體來說,跟大漢還是相差很大,遠及不上大漢的富庶。只不過,烏桓部族現在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他們要不,就是繼續這樣下去,直到他們的部族人完全漢化,成為大漢的一份子,融入大漢。要不,他們就如此半死不活的樣子,部族內部人口增多,卻沒法獲得更多的資源來發展,最後死於內耗。要不,就是坐看別的部族發展壯大,再把他們的烏桓部族滅掉。
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劉虞還真的對他們還抱有幻想,居然還真的按丘力居所說的那麼做了。
劉虞居然還真的給公孫瓚下令,讓公孫瓚退軍。
可惜公孫瓚居然出人意料的抗命了。
劉虞再派人來跟他談判的時候,劉虞又提出了要先看到大漢接納他們的誠意,並且要求劉虞送一批物資給他們。當時也正是嚴寒的時候,丘力居就試著向劉虞提出,索要一批禦寒冬衣。
說實話,丘力居雖然向劉虞提出了那樣的要求,可他的心底裡的確是沒有想過劉虞會愚蠢到這樣的地步,會當真的送他一批這些重要的軍需物資給他們。
現在,劉虞的人前來說已經送了一批物資前來,讓他們前往接應接收物資。
劉虞也給丘力居送了信來。信中表示,他劉虞的確是一心為了大漢跟各部部族和平相處,希望丘力居在看到了他的誠意之後,跟他見面相談歸降大漢的事。
信中劉虞也說了,只要丘力居率部公開表示歸降大漢,那麼他可以不再追究劉虞,甚至可以稟報朝廷,給予丘力居一定的封賜。
另外還說了一堆大義上的道理。
“劉虞為人其實還算是不錯的,咱們也不用再埋汰他了。當然了,這批物資,也算是解決了一下我們眼前的困難。我們就笑納了。”張純說道。
“哈哈,沒錯,東西肯定得要笑納。不過,依張純將軍你看,我們要如何回覆劉虞為好?或者說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