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關外很少什麼的村鎮,往往都是相隔十數二十里才會看到有人煙的地方。
所謂的村鎮,跟大漢境內的村鎮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村鎮,原來應該是大漢在關外設定的一個個臨時的驛站,後來慢慢發展成村鎮。
這些,一般都會有一道土牆圍護著村鎮,村鎮內一般也都是一百數十戶,站在高處可以一目瞭然,不會有太多的人。
這些村鎮其實也是關外的異民族人交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集會之地。
因為張純和丘力居背叛造反的關係,這關外的確不太平,不少村鎮都有遭受了戰火的痕跡。
公孫瓚打敗了張純後,張純逃出關外,和丘力居合兵在一處。公孫瓚率軍一路追擊殺出到了關外,然後和叛軍在遼西屬國一帶僵持。
具體的地方,其實就是山海關外,沿渤海往北的地區。也就是後世治昌黎縣等地區,唐山市東北角一帶。
離右北平約有五百里左右,當然,這是指直線距離,實際上,要走的路程要更多。
劉顯這一行人,花了三天才到達地方。
沒法,沒有戰馬啊。
僅有的三十餘騎,不夠用。
關外山嶺連綿,除了唯一可以進出關內外的山海關雄關之外,就屬這遼西屬國石門一帶比較險要了。
當然,這三國時,山海關還不稱為山海關,稱為渝關,並且,城關也沒有後世的那麼雄偉,還沒有天下第一關的稱號。
不過,也早就連線長城,同樣是長城東起點。大漢也一直有朝廷邊軍駐守。
哪怕是現在,關外的異族想要殺入關內,想透過渝關也不是那麼容易。張純造反,丘力居背叛,其實就是想裡應外合,打入關來。幸好公孫瓚臨機決斷,沒有率軍前往西涼,臨時調頭打敗了張純。
渝關是對外不對內,被張純的人馬偷襲,如此才讓張純逃出了關外。一路逃到了遼西屬國石門一帶和丘力居所率的烏桓大軍會合。
公孫瓚率軍追殺到此處時,卻沒能繼續追擊了,因為石門關已經在丘力居的手上。
劉顯這三百餘人來到這裡時,公孫瓚的人馬駐紮在石門關前。
石門關雖然是向外抵禦異族入侵的,但是也等於是一座小城,同樣可以向內防禦。
公孫瓚的軍馬就是如此被阻擋在這裡。
現在,雙方並沒有交戰,只是在對持。
劉顯知道,公孫瓚很快就會奪取石門,但是卻沒能真正的打敗擊殺張純和丘力居,
公孫瓚和張純、丘力居會在這遼西糾纏數年之久,直到三年後,也就是188年,又交戰於此,公孫瓚大敗張純後,孤軍追擊,但反被丘力居的軍馬困在遼西管子城,這一困就被困了二百餘日。
這些其實都是後話了。
但是公孫瓚真正稱雄幽州,其實還得要在193年殺了劉虞之後。在討伐董卓其間,公孫瓚其實都還沒有真正的奪取幽州。
從這到193年其間,公孫瓚慢慢的打出了威名,成為幽州的雄主,但在名義上,他其實還只能算是劉虞這個幽州牧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