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人突然出現跟自己相認,這只是一個插曲,並不會影響劉顯的計劃。
柳林村該要如何發展,自己接著下來要做什麼,依然還是繼續。
沒多久,皇甫嵩果然沒有食言,派人把兩百萬斤糧食送到了柳林村。
不過皇甫嵩事務繁多,並沒有跟劉顯多說別的。至於另外的事,讓劉顯自己跟郭典交涉。
現在,郭典已經返回鉅鹿郡了。
不過,劉顯沒有去拜訪郭典,打算年後再去拜訪郭典這個一郡太守。
以楊氏縣為中心,四周的縣城,都是劉顯的發展目標,劉顯不僅要在楊氏縣打響自己的名聲名氣,還要讓附近縣城的人都知道自己。到時候,自己振臂一呼,他們就響應雲從。
所以,不僅是鉅鹿,別的地方,劉顯都要經營的。
劉顯本來是想趁年前的時間,先一一拜訪一下附近縣城的官府縣令。
可是不需要劉顯前往拜訪,附近縣城的官府,便已經派了官員前來楊氏縣,求見劉顯。
甚至,就是連郭典,都派了一個心腹親信,他的郡守主薄前來求見劉顯。
這個,郭典跟皇甫嵩一樣,只是一心想要打敗黃巾軍,對於他們所治下的真正情況並沒有親身深入的去了解。這次,打仗打完了,開始正式治理地方了,他們才發現,地方的情況要比劉顯在曲陽城外的軍營對他們所說的情況都要嚴重得多了。
重為嚴重嚴峻的,就是缺糧。
皇甫嵩手頭上有糧,可是經不起各個郡縣的消耗。幾乎是每一郡一縣,都十萬火急的向他申請,要求調撥救濟糧。皇甫嵩手頭上的那三百萬糧食,可以說眨眼就已經分派了出去。但這也僅只能是應急,不是長久之計。糧食缺口還很大。
另一方面,皇甫嵩加急向朝廷申請調撥救濟糧的奏表,就如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一點訊息。可以肯定,年前是絕對不會有救濟糧調到冀州來了。
早前的那一批,也只是當作是軍糧,用軍糧換取冬衣的物資。現在打完了仗,想再向朝廷索要什麼的物資,這就難了。
畢竟朝廷大權掌握在那些宦官、權臣的手上,當黃巾軍聲勢浩大,讓他們感到危機的時候,他們才會急著平叛,才會捨得出糧出錢。如今他們沒有那種危在旦夕的危機感了,想讓他們再吐出既定利益出來,那就不可能了。
皇甫嵩也是才知道治理地方的困難。
郭典向皇甫嵩申請要糧,皇甫嵩也沒糧可調派了。
這就使得有糧的,似乎就只有柳林村劉顯了。
沒有辦法,郭典不得不派人前來跟劉顯商量,想讓劉顯先拿出一批糧食來給他應急。
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在劉顯的預料當中。
劉顯的本意,並非就僅僅只是為了一個楊氏縣。他也並非就是想著獲得了這一批糧食就算了。劉顯還會繼續想辦法弄來更多的糧食。
這些糧食,全都會成為劉顯揚名的最好物資。
當然了,劉顯現在也肯定不會白白拿出去了,在博取到名聲之外,劉顯還要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好處。
最重要的,就是從這些事當中,跟各地的官府打好關係,甚至,有可能的話,劉顯要在各地的官府安插人手,或是直接收服那些官員,讓他們拜認自己為主,唯自己之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