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說他已經完全弄懂,但是他起碼明白,戰爭戰鬥,就得要利用自己所有的有利條件,儘可能的儲存自身擊敗敵人。
在戰場上,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絕對不可以輕敵大意,不能白白的無意義的犧牲。
劉顯就是看到俞進居然能夠明白自己所說的意思,才對他另眼相看。特別的將他提升為柳林村自衛隊的副隊長。
將俞進提升為自衛隊的副隊長,另外的自衛隊成員也都沒有意見。原來,俞進在他們的這些差不多同齡的一輩青年當中,本來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
另外,劉顯本人,也不可能天天跟自衛隊在一起,他不在的時候,自衛隊也的確需要一個有一定能力的人代自己帶領自衛隊。
所以,劉顯就任命俞進為柳林村自衛隊的副隊長,劉顯如果不在的時候,就由俞進這個副隊長來處理自衛隊的一些事務。如訓練、守衛、巡哨、戰鬥等等。
賊兵四散,劉顯命令追擊。
俞進在率著自衛隊追出去之後,發現賊兵很狡猾,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都有了太多的逃命經驗,就像已經形成了他們的本能,每一個賊兵都是分開奔逃的,就沒有兩三個往一處地方逃的情況。
並且,他們所奔逃的路線,互相相隔不遠不近。既可以完全分離各自逃命又可以互相呼應。
這個,還真的是這些黃巾賊逃出來的經驗。這樣的話,會讓追殺他們的官兵很無奈,尤其是兵力差不多的時候,還真的不知道要分兵追擊還是追其一路。
現在,賊兵十六個,他們自衛隊成員才二十三個,如果分開去追殺那些賊兵的話,那麼就肯定得有不少的村民要單獨面對一個賊兵。
俞進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情況,並且他也很清楚,如果讓自己的自衛隊員去單獨面對一個賊兵的話,那肯定是找死的行為。
他很快就意識到,分開追擊黃巾賊兵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兩個或是三個自衛隊成員一起,才有必殺的把握。
因為如果他們當真的強大到可以單獨對付那些黃巾賊兵的話,劉顯也不會那麼那麼凝重的讓他們在村口外列陣嚴陣以待了。
區區十數個黃巾賊兵,用得著如此慎重的對待嗎?但事實證明,的確有這樣的必要。
他也看到了劉顯打死那黃巾渠帥的情況,他知道,其實劉顯遠非李大目的對手,如果不是劉顯懂得那樣近身搏鬥的武藝,現在死的肯定是劉顯。
他馬上對自衛隊的成員進行了分組。
一個槍兵和一個刀兵一個弓兵為一組,先分成五組,讓這五組分成五點算散開自由追擊,擊殺所追擊的賊兵之後,馬上向最近的賊兵追擊。
然後,餘下的再分成兩兩一組,分成四組,這四組人,並不需要一定追上那些賊兵,就只需要盯著他們,確保不會讓那些賊人逃逸,起碼得知道那些賊人的逃跑線路。
這樣,等另外的三人小組擊殺了所追擊的賊兵後,就為他們指路,讓他們追殺上去。
就這樣,那些賊兵就一個個被追上擊殺,就算是困獸猶鬥,可是也難逃一命。
長槍兵主攻,刀兵警戒,參與助攻,而弓箭兵可以遠遠就對那些賊兵形成威脅,在戰鬥的時候,也可對對他們形成一定的壓力。
俞進這樣的調派,既可以確保自衛隊員的安全,也可以更有效更快的擊殺那些賊兵。
這雖然也只是牛刀小試,規模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一次小戰鬥。可是從中就可以看得出,這個俞進的確是一個可造之才,值得劉顯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