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若是想要考舉,這幾本恐怕是少不了的……”
“這是……”
“哦,這是去年的一些考題出處,尤其是算學方面的,去年一大半的人都是從算學上面狠狠栽了跟頭,出的算學考題刁鑽古怪,學藝不精,就會答錯,去年也只有一個祖……就是如今的御史大夫拿了滿分,其餘的沒有一個答全,客人或許背熟了那些經義,可不會算學,照樣被刷落……”
“我給客人挑選的這幾本,都是世家子們推論過,最有可能來考的考題出處,客人可以好好看一看……”
“啊……這樣啊,多謝了……”
高熲眼神瞥過他的手上,露出一抹微笑,這些書他早已滾瓜爛熟了。
不過……再看一遍也是無妨的。
……………………
烏雲盤踞的天空,隼在低空盤旋,銳利的鷹眼掃視過高大的宮城。皇帝輕裘玉帶,憑欄遠望,手指習慣性的敲在欄杆上,對面是拆的光禿禿的晉陽八大殿,一個青衣道士手握拂塵,站在皇帝身邊,氣定神閒的站穩,望之還真有幾分道骨仙風,飄飄出塵。
“袁道長北歸,一路幸苦了……”
“為陛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貧道的本分。”
“哈哈,要是所有人都這樣想,朕也不會那麼累了。”
“那一片地方,就用來給你建道觀吧,朕會撥付給你一些錢,算是對於你們功勞的賞賜……”
“……多謝陛下!!”道士連忙感謝。
高緯偏頭望向這個中年道士,這個道士正是高緯打發去漠北忽悠人的袁守誠,這是一個神棍,他的徒兒則是未來的一個大神棍,名叫袁天罡。
高緯遣使出訪突厥,順便帶去了北齊的特色產品,僧人玉林和尚,他精通佛法。玉林前去突厥傳教,可以說是突厥文化進步的一大福音,其實高緯有那麼好心才怪了,高緯只是希望他們能把“放下屠刀”、“化惡就善”的思想灌輸進突厥那群人腦袋瓜裡,好好清洗一下他們骯髒的靈魂。
傳教當然不會那麼一番風水,強龍要得勢還得跟地頭蛇鬥上一鬥呢,突厥也有本土宗教,那就是傳承久遠的薩滿教,其實也就是自稱能與天神祖先溝通,跟統治者結夥欺騙群眾那一套,這種宗教很原始,對上邏輯縝密、體系強大的佛教,自然不是對手,會一敗塗地,但這是需要時間的,想要在短時間內打入突厥內部,玉林和尚還需要一個神助攻,這個神助攻就是袁氏師徒。
袁氏師徒變戲法的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玉林做為佛門高僧,忽悠起人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什麼奇怪的事情讓玉林來點破,突厥上下都會生出“果然是從中原大國來的有德高僧”之類無限景仰的念頭,不到三個月,玉林就成功勾搭上了高緯的老丈人阿史那庫頭,也就是未來的佗缽可汗,託缽讓玉林給點化(忽悠)了幾次之後,化身成為了佛門的腦殘粉,日夜不念幾次佛都怕佛祖怪罪,大齊此次談判能如此圓滿,可以說玉林功不可沒,可玉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前腳在突厥發展信徒又為佛門打下了大大的江山,後面皇帝就準備給佛教來一記狠的,所以袁氏師徒又回來了。
這天底下最大的地主不是世家,而是和尚。
天下十分財富,佛佔七分,這話擱在南北朝一點也不誇張。
不僅是百姓,很多世家大族也篤信佛教,比如琅琊王氏、吳郡張氏等,連帝王也不能倖免,帝王權貴和地方官吏壓榨人民,搜刮錢財,篤信佛教,為了追求極樂和來生的幸福,大肆擴建佛寺,到處都是宏偉華麗的佛殿,而普通百姓,為了躲避繁重的賦役,脫離苦海,也常常“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
僧尼多到什麼程度呢?“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民十餘萬,資產豐饒,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尼皆蓄養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甚半。”或許一半為僧尼確實有些誇張,不過佛教已經坐大、佛門弟子眾多是不爭的事實。
北朝的情況更加惡劣,因為佛教是外來宗教,更加適應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心理狀態,因而迅速發展壯大,北魏舊都有云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文成帝時,石窟有五,每窟刻有巨佛一座,小佛像無數,巨佛高七丈,由一座巨石雕刻而成……北魏遷都之後,又在洛陽城南二十五里處建了一座更加宏大的龍門石窟,一共動用了八十多萬工人建造!
到了北齊,高家君王也同樣崇佛,在鄴城大肆修建佛寺,高洋甚至強迫道士剃頭為和尚,光鄴城就有佛寺數千所,佛寺底下的隱藏人口甚至達到了北齊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嚴重影響了國家財政!
僧侶生活十分奢華,光是達官貴人每年往佛寺中扔的錢都難以估算,一些名氣極其盛的寺廟,每年秋天,到鄉下收租子的和尚就多達上千人,一層一層的大殿,長明燈日夜不滅,整日都是燈火通明,和尚甚至在佛寺之中跑馬點香……
高緯從宮城內看過去,遠處的佛寺鐘聲不絕,香火鼎盛,豪奢至極,而高緯卻坐在宣政殿裡天天合計著怎麼把一文錢掰成兩份花,前面的賑災和大戰徹底將高緯的錢袋掏空了,貧窮和嫉妒使高緯這個無良帝王殺心暴漲……
佛不是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嗎?不是說貪慾太多會使人增添煩惱嗎?
把你們的錢給朕,朕也想體會一下煩惱的感覺……
袁氏師徒回來的很是時候,再有一段時日,他就要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