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事不是一個結尾,僅僅只是弄了一個開頭,先是高家的王爺們,然後就輪到那些開府儀同三司還有異姓王們了。
不願意?不願意也得願意!
那些姓高的是朕的親戚,不照樣交權,你憑什麼特殊呀?
朕對自己人下手都那麼狠了,你們覺得自己頭足夠鐵就儘管反抗試試。
高緯來到晉陽,就已經做好了殺得人頭滾滾的準備,誰也別想阻撓他執行中央集權的道路!
這場變革主要是爭對不服中央管教的地方,而不是爭對軍隊,高緯現在已經在往晉陽摻沙子,他用不著靠嚇唬將領們來達到集權的目的。
高緯不是要收繳兵權,他只是希望透過今天開啟一道口子,開始集權中央。
在高緯的解讀看來,幾百年後趙大的“杯酒釋兵權”,乍一看,好似很瀟灑,很從容,令人有一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既視感,讓人拍板大呼大丈夫當如是,原本一場非常棘手的操作就這麼被心眼多多的趙大給搞定了,但實際上,整個大宋王朝卻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整個杯酒釋兵權,實際上是以趙大以縱容腐敗做為交易換來的,從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來看,趙大的這一做法絕對是一大政治敗筆,聰明反被聰明誤。
“杯酒釋兵權”輕輕鬆鬆便將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軍權剝奪了,讓他們退出權力場,從一方面看,的確避免了武將亂政,文治令社會達到空前繁榮,但是對於大宋來說,這無疑是作繭自縛,宋朝後來飽受外族蹂躪欺凌完全與此有關,“杯酒釋兵權”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風氣,導致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從此之後,武官地位底下,臨到作戰之時,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怎麼能守住大宋王朝滿是篩子的防線?
趙大在“杯酒釋兵權”的時候表現的很慷慨,慷國家之慨、慷民族之慨。
在西北不穩,契丹虎視眈眈,燕雲十六州盡在敵手的時候,趙大弄出這個開局,便註定了這個帝國終將為此流盡鮮血。
所以高緯今天擺出這個陣勢,不是什麼“杯酒釋兵權”。
高家王爺們也沒有什麼的兵權可以讓他盤剝,他也看不上。
開什麼玩笑?小孩子才做選擇題,雖然兵權治權他都想要。
但把他們的兵權給剝了,誰來為他打宇文家?
要掌住兵權,只要注意用人,防止有人在一個要職上坐太久、一家獨大便是。哪有為了怕火點著房子便從此以後就吃生米的道理?想要一勞永逸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搞出了兵員調換制度,一支大軍不僅要換駐調防,編制太舊了,還要打亂重新編制。
如此,只要國家內部不出亂子,軍隊便可以穩如泰山!
高家諸王收拾完了,等一段度過一段緩衝時間消化之後,就要輪到那幫子混賬的六鎮了……
不急……
飯要一口一口吃,
高緯向來是一個有規劃的人……走著瞧便是……
高緯端起酒杯,甘美的酒漿衝進喉管中,竟比殿外的風雪還要冷上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