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之上為部,統領不滿兩營,設別部司馬,統領兩到五營,設都尉。
統領一部的都尉及以上,屬於高階武官,不同於下級武官的是,多了個親衛編制,擁有與正兵十比一親衛編制。
且親衛是統領武官,唯一可以自行招募、任命、升降計程車卒,餘等士卒,哪怕是輔兵,武將都只能向上申請,還不得自行招募。
都伯及以上,除一位主官,還設有兩位副級主官,一名軍紀官,分別充當著陪養人才,記功、糾察的作用。
為此一營,常有一軍司馬,二假軍司馬,一營軍紀官,統領將士左右。
一別部司馬,統將士1~2000。
都尉,統將士2~10000。
曹軍多官位低,統兵多,還多是精兵。
其它漢軍又有不同,一營之長同樣是軍司馬,但滿編乃500將士,平常有400人都算不錯了。
有個幾百人,又有上級親昧,就可開一部,任別部司馬。
正規一部的主官,往往都是校尉,都尉淪落成了過度的官職,一部往往也是1000人左右。
而且,都是士卒有缺失,武官絕對不缺,與曹軍正好相反,乃官位高,統兵少。
部以上就是一軍了,設中郎將,為武官實職最高階,統部各不相同,往往一位中郎將,又統數軍。
如:黃巾之『亂』時,統領上萬羽林、三河騎兵,還有數萬地方郡國兵、義兵大軍的皇甫嵩、朱儁、盧植,都是中郎將。
其它漢軍一軍,常編為五千人,同樣難有滿編的時候。
曹軍如今官職最高的,也才是都尉,像蔡陽、曹鷹,等資歷高、功勞大的也才是假都尉。
統領一部的,多是軍司馬代理都尉之職。
因此部以上的軍,並不常置,統領的多少部人馬,亦是根據任務而定,以私曲都督,這一不被朝廷認可的官職,代替中郎將。
誰叫曹『性』實職為綏南中郎將呢,最高也只可舉薦,低兩級的都尉。
這支新編的八營,八千人,騎馬的也多了很多,不僅組織了一支五十人的斥候騎兵屯,由徐晃擔任屯長。
還給屯長以上的武官,都裝備上了馬匹。
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多了這些兵甲、戰馬,又有了明確的編制與歸屬,還剔除了濫竽充數的老弱,整個部隊,氣質都上升了。
他們的原主人,揚奉、韓暹,都感覺認不出來了。
一『插』背旗的斥候騎兵,飛速來到中軍。
“報!主公!前面三十里,就是茶子山!”
“好,辛苦了!通知下去,全軍包圍茶子山,我要以山上,對外號稱三千強盜的山寨,來練練兵!”
“諾!”
傳令兵領命而去,將軍令下達到各營主官。
戰爭即將開始,曹『性』卻一臉輕鬆的扭扭脖子:“文優,走!喝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