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楚雲生的遺體被草草下葬,這件事在此刻的江南,甚至算不得一件大事。
攻克揚州城,死了太多人。落鳳城十萬人馬,至少折損一半。當然,因為戰俘補充,李行哉手下的總兵力更勝往昔。可有太多的弟兄,倒在了前進路上。
相比之下,楚雲生和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同。
有太多事要處理,也沒有時間給李行哉去悲傷。
東海軍順利接管了揚州城,中途並沒有遇到怎樣的抵抗。收容戰俘,安撫百姓,區域佈防……李行哉也是諸事纏身。
有楚雲生在還好,沒有楚雲生,這些事都要李行哉親自處理。楚雲生死後,宋遊渠接替了他原先的工作。
宋遊渠當然也是一個可造之材,但相比楚雲生,還是有一定差距。
先發出了安民書,說李行哉是奉天承運,從李星手中得到江南。大家都是李家子孫,與外人其實沒多大幹系。你們為李星做事,是效忠帝國。為李行哉做事一樣是效忠帝國。況且,李星死前也有遺命,讓大家共保李氏江山,抵抗異族,不可同室操戈。
多虧了李行哉的姓氏,安民書發出去後,各地城主紛紛表示效忠。反正大家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而李行哉的確已露出王者君臨之象。
總的來說,李行哉接受江南的工作還是蠻順利的。有一月時間,他便成為了揚州的統治者,英帝之名,天下傳揚。
但其中並不是沒有不和諧的聲音。
這聲音來自江寧,確切來說,是來自和。
卻說和帶五千人支援揚州城,一路上收容殘兵敗將,部隊如滾雪球一般擴大,到後來已有五萬之數。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揚州城,朱老大便回來稟報,揚州已經易主。和心中也明白,現在趕到揚州城已經於事無補,所以半途轉向江寧城。
李星的幼子李凌雲逃出揚州城,與和匯合。在江寧城,和扶保李凌雲登基稱帝,另立小朝廷,與李行哉分庭抗禮。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在將手頭的事情處理出頭緒後,李行哉立刻發兵攻打和。大軍行到江寧城下,卻未發動進攻,而是離城十里紮下營寨。
李行哉並不想輕啟戰火,一來他現在有太多事情要處理,重中之重是休養生息。二來,自己的對手是和,他畢竟是從蛤蟆寨出來的。
一想到這一點,李行哉便覺得有些頭疼。
打什麼打,大家都認識,有什麼事不能坐下聊。
於是,他派人給江寧城下了一封勸降書,言說大家都是李氏子孫,眼下當務之急是平息戰事,共抗戎族,實在不該骨肉相殘。
又派出使者,去江寧城談判。談判的任務落在宋遊渠身上,他面露為難之色,話裡話外的意思便是不想接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