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奇失敗了!
第一次給荊講解織布機的構造圖,對方卻始終沒有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讓信心滿滿的丁奇首次有了一種挫敗感,難道是自己講解能力有問題?
丁奇進行多次嘗試,還是失敗,荊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始終沒有提升上來。
沒辦法,丁奇只好從編織竹蓆的原理來入手。竹蓆在編成之後非常受大家歡迎,尤其是晚上睡覺,躺在清涼的竹蓆上睡覺非常舒服。後來,竹蓆發展成大家晾曬的工具,到秋天的時候直接將獸皮墊在上面,顯得乾淨整潔。
“荊,咱們慢慢來,不要著急。編織竹蓆的原理你是知道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一根根竹篾組織編織在一起,綜合成一張竹蓆。之前沒有和大家講過,竹蓆上縱的竹篾是經線,橫的竹篾是緯線,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成了竹蓆。”
丁奇拿過來一些竹篾,當著荊的面進行編織。竹篾編織的原理很簡單,荊一聽就懂。
“那麼我問你,當把竹篾換成這種葛藤纖維,是否可以將它們綜合在一起,織成類似於竹蓆的東西呢?”
丁奇循循誘導,讓荊進行換位思考。荊思考了一會兒,不確定的回答道:
“應該可以吧,它們都是類似的。”
“對!沒錯,葛藤纖維編織成的類似於竹蓆的東西叫做布。如果是葛藤纖維織成的布就叫葛布,如果是麻纖維織成的布就叫麻布。”
“布?葛布?麻布?頭領,難道您講的織布機就是用來織布的嗎?”
荊一副恍然大悟狀,殊不知丁奇在內心鄙視了他一番。
“對,你總算開竅了,織布機當然就是用來織布的。所以,剛才編竹蓆的原理和編葛藤纖維成布的原理是一樣,就是將剛才我講的經線和緯結進行交織,織出布來。而織布機就是要將緯線在上下兩層經線之間穿插,壓實之後,最終成為一塊布。”
鄙視歸鄙視,丁奇還是要好好講。
“明白了,頭領。您畫出來的圖就是織布機嗎?可是我沒有任何概念啊,而且,您畫得有些複雜,這種織機如果做出來耗費的時間將會很多,根本不是短期內能製造出來的。您那裡有沒有更簡單的織機呢?”
丁奇笑起來,荊總算有些明白,當即給對方一個大大的贊。
“荊,你很聰明。是我疏忽了,你從來沒有見過織機,雖說有結構圖畫,但確實比較複雜,我應該從最基礎的原理出發,製作一個織機。”
荊所說的話,也提醒了丁奇,當即站起身來,在院子中走來走去,開始在自己的記憶庫中搜尋。
織布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將緯線在上下兩層經線之間進行交叉,最終形成布。那麼,能否製作一個簡單的織機實現這樣的目標呢?
他以前見過的織布機是經過歷朝歷代改革創新之後的產物,是勤勞的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織布速度、寬幅、質量等方面遠超以往的織布方式。但這種織布機也有它的缺點
,即結構複雜,不是這方面的製造行家根本把握不了織布機的精髓,需要慢慢摸索才可以,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三四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夠達到。
不過丁奇有自信,他腦子裡有織布機的結構圖,待荊瞭解透徹之後,就可以真正將它複製出來。這就是他身為一個穿越者的福利,他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那個年代,並見識過織布機的樣式。
那麼,最簡單的織布機是什麼呢?
腰機!
這個在紡織技術相當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還有如彝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還在使用的較原始的織布機-腰機,也叫踞織機。
腰機的主要工具有:前後兩根橫木,相當於現代織機上的卷布軸和經軸。它們之間沒有固定距離的支架,而是以人來代替支架,用腰帶縛在織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木製砍刀、一個梭子、一根較粗的分經棍與一根較細的綜杆。
織布時,織工席地而坐,依靠兩腳的位置及腰脊來控制經線的張力。透過分經棍把經線分成上下兩層,形成一個自然的梭口,再用竹製的綜杆從上層經線上面用線垂直穿過上層經紗,把下層經紗一根根牽吊起來,這樣用手將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層位置對調,形成新的梭口。
當梭子牽引著緯線穿過梭口後,還要用木製砍刀打緯。梭子可能是一根細木杆,也可能是骨針,上面繞有緯絲,也可以是那種船形的梭子。
腰機已經具備上下開啟梭口、左右穿引緯線、前後打緊緯線三項主要運動,具備了最基本的紡織織造功能。腰機實現了經緯線縱橫交織,織成了布帛,從而使人類告別了草衣木食的矇昧時代,進入了服用紡織品的文明時代。
“有了,我告訴你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織布機!”
想到腰機,丁奇興奮地跳起來。內心深處在不斷地感謝CCTV紀錄頻道,是他們將少數民族的腰機展示給了丁奇。也是由於荊的提醒,才讓丁奇從那繁複的織布機回到了最原始的織布方式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