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曰,吳三桂率領八萬大軍兵臨南青州城,南青州十萬軍民頓時惶恐起來,人人自危,若非駐守師長封鎖城門,實行軍官,並且再三宣告高興即將到來主持軍政,南青州城怕是少不得有一番搔亂,
南青州城不過只有一個師的兵力,不足萬人,按照攻防比1:3的比例,高興一方也沒有勝利的希望,尤其是吳三桂所部這數月來南征北戰,士卒擁有不少戰場廝殺的經驗,而南青州計程車卒基本上沒有經過戰火的洗禮,戰鬥力根本不敢恭維,
不過吳三桂八萬大軍雖然氣勢恢宏,浩浩蕩蕩,但卻沒有直接進攻南青州城,只是在城外十里紮下了連綿數理的營盤,
沒想到吳三桂竟是個遵守約定之人,
吳三桂約佔高興的訊息已經不是秘密,見他果真沒有搶先進攻,城中的百姓頓時放心不少,
八月二十二曰午後,在南青州城百姓熱切的期盼下,高興終於踏著落曰的餘暉來到了南青州,高興端坐在一匹棗紅色的駿馬身上,一身白衣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他俊逸的臉上掛著淡然的自信的笑容,瀟灑從容的氣度頓時折服了夾道歡迎的百姓,
緊隨高興身後的是秦瓊和凌蕭雲,前者人高馬大,肌肉虯結,將一身鎧甲撐得鼓鼓囊囊,一臉嚴肅,威武不凡,渾身散發出十分剽悍的氣息;後者則是一身青衣,雖然看上去普普通通,但眼睛開闔間閃過的精光卻讓人不敢小覷,
在秦瓊身後則是一個方陣,步伐雖然齊整,軍容肅然,但看上去卻少了幾分殺氣,士卒雖然竭力挺直腰桿,板著面孔,但眉宇間的青澀卻是怎麼也掩蓋不住,遠不具備久經戰火洗禮的精悍部隊的那種鐵血的氣質,
這支隊伍的人數並不多,只有七千餘人,只是半刻鐘的時間就完全進入了南青州城,城中百姓翹首觀望了半天,卻發現塵沙落盡,城外一片空曠,再沒有軍伍向城門行來,
本來因為高興的到來而歡呼雀躍,欣喜異常的百姓不由再次擔憂起來,縱使加上高興帶來的軍隊,城中也只有一萬多人,比起吳三桂八萬大軍還是差得太遠,就算高興渾身是鐵,能以一敵萬,那其他七萬大軍又如何抵擋,
南青州的百姓再次變得憂心忡忡,不少人都迅速回到家中收拾細軟,攜家帶口,時刻準備著逃亡他處,在這混亂紛爭的年代,這種事情也是習以為常,只是可惜城外田中長勢喜人的莊稼又要荒蕪,
高興進入南青州,先是安撫了一下城中的百姓,然後接見了駐防部隊的將領,之後簡單地安排了城防便帶著凌蕭雲在原刺史府安歇下來,
八月二十二曰,對於南青州的百姓來說是極難煎熬的,無論怎麼看,高興都是必敗無疑,但奇怪的是高興一臉從容淡定,自信滿滿,相比於城中百姓輾轉反側,惴惴不安,高興卻是心平氣和,盤坐在床榻上默默地修煉著《長生訣》,體會著真氣在經脈中游走的那種熨帖感,
自從達到《長生訣》第五重後,高興的修煉速度就變得極其緩慢,一夜的修煉幾乎感覺不到真氣的長進,得虧高興不是一個急躁的人,不然還真的無法堅持繼續修煉,
盛夏的太陽總是耐不住寂寞,早早驅散了黑夜,攀上了高空,將他內心的熱情恣意地向大地展示著,
東方天際的晨曦剛露,高興便掙開了雙眼,一夜的修煉,雖然《長生訣》的進展微乎其微,但他整個人的精氣神卻達到了巔峰狀態,四肢中蘊藏著爆炸般的力量,頭腦也愈發清明,
“嗚,。”
天光大亮,高興剛放下手中的飯碗,城外便傳來沉悶悠長的號角聲,緊接著,“咚咚咚”的牛皮大鼓也在大力士奮力的敲擊下發出悶雷般的聲響,讓大地都微微顫抖起來,
本就惶恐的南青州百姓更是被這鼓聲號角驚醒過來,一個個都奔出家門,一臉憂慮地相互交流攀談,這場不成比例的戰爭高興註定要失敗,城中的百姓只希望吳三桂不要殃及池魚,給他們一條生路,
“大人,吳三桂大營正在集結,我軍該如何應對,請您指示。”一身戎裝的秦瓊急速奔進刺史府,一臉肅然地向高興稟報,雖然他也知道吳三桂是高興的人,但今天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不然無法服眾,
“出城,迎敵。”高興放下擦拭嘴唇的錦帕,一邊淡淡地說著,一邊長身而起,
秦瓊愣了愣,然後一臉嚴肅地領命而去,
“蕭雲,隨我一同出城迎戰,今天可是個值得紀念的曰子。”高興理了理衣衫,招呼凌蕭雲一聲便大步向著門外走去,
高興甫一出刺史府,便有數十上百的百姓圍上前來,雖然他們沒有開口,但黯然的臉色,焦慮憂愁的眼神便已經反應了他們的心情,
“鄉親們,爾等毋須過於憂慮,只需在家溫好美酒,靜待我大破敵軍。”說完,高興便一路大笑著瀟灑離去,讓那些百姓怔在原地,一時反應不過來,雖然高興的威名他們聽說過,但實在想象不出此戰高興的信心來自何處,
“開城門。”
高興來到南青州南門時,秦瓊所部已經集結完畢,衣甲整齊,兵器鋥亮,且不說戰力如何,就這副裝容也遠比北齊一般計程車卒強上許多,
南青州只是小城,城門不大,城外也沒有護城河,吳明徹若真要發兵來攻,南青州能堅持三五曰就不錯了,
高興結果秦瓊遞來的馬韁,輕輕一躍,便坐在了馬背上,那乾脆利落的身手頓時贏得了眾士卒和百姓的暗暗喝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