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其實挺重視這所設立在上海的醫學院,教授就派了六七個,分別教導不同專業。
哈佛代表埃德華茲帶來了在美國籌集的部分資金,按照哈佛方面的規劃,每年提供2.5萬美元。
這些顯然不夠,埃德華茲拿給了李諭預算單,每年還需要五千美元以上,窟窿就由李諭補上。
但五年之後,美國方面的資金就會斷了,因為那時候正好一戰發生,美國的很多政策發生了變動。
哈佛上海醫學院之所以在歷史上如同曇花一現,與資金斷裂關係很大。
不過那時候李諭就可以把這所學校收下,併入自己建的大學中。
當然了,資金問題屆時就要全由李諭解決。還可以透過自己的影響保證不與哈佛斷了教學往來。
學校的位置也能保證相對長時間內不會被軍閥之間的戰事所波及。
——
由於第一次對日銷售泡麵、味精等日用品初見成效,上海日清公司總代理王一亭再次找上李諭,同時來的還有上海醬園業鉅子張逸雲。
李諭之前都與他們見過面。
寒暄過後,王一亭道:“老夫經商多年,打交道最多的外國人就是日本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除絲綢、茶葉、瓷器外,如此方便開啟日本市場的產品。”
以後賺日本人錢,打亂日本商業節奏的事還有得是。
李諭說:“泡麵初期價格太高,還是部隊採購為主,不過味精目前在京津地區的銷售非常好。”
張逸雲說:“等帝師在上海建好廠生產,輻射江浙,銷量會更廣。”
李諭此前會面就與他們提到過,只不過一直沒有時間落實,現在也該加速推進了。
王一亭說:“我認識上海商會的會長還有許多江浙商人,只要想做,很容易辦起來,關鍵還得有帝師的技術。”
李諭說:“技術的問題不用擔心,只要是惠及百姓,讓大家每天的口味稍微好一點即可。”
門外突然出來一個聲音:“帝師講話果然不像一個商人。”
王一亭看向外面,說:“洽卿來了。”
到的是虞洽卿,即後來民國初期著名的江浙財團代表人物。
蔣校長前期做大做強離不開江浙財團支援,只是後來扶持了四大家族後,江浙財團淪為了四大家族的附庸。
虞洽卿目前已經是個有錢的大商人,實話說他經商的頭腦很好,絕不比上海灘的那幾個猶太富商差,只不過哈同和沙遜的背後的英國有點厲害而已。
李諭肯定知道虞洽卿此人。
虞洽卿撩起裙襬進屋後,繼續說:“帝師啊,做買賣不是這麼做的。我之前就覺得奇怪,帝師能在美國把工廠開那麼大,按說是個鬼精鬼精之人;可看報紙發現帝師其實是個做學問的,搞的還是洋人的科學,難得很,但再怎麼說也是做學問。所以我覺得帝師會不會是個儒商?但看最近之做法,又不像儒商,倒像個搞慈善的,你說奇不奇怪?”
王一亭說:“洽卿,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叫大象無形。”
虞洽卿拱拱手說:“我是看不懂。”
李諭笑道:“百姓太苦,我本來就沒想賺國人的錢,所以才……”
“慢著!”虞洽卿抬起手打斷道,“帝師,商人如果連錢都不賺,那還叫什麼商人?如果賺不了錢,怎麼週轉運營,怎麼擴大生產?就算做慈善,也不應如此。”
李諭說:“利潤當然有,因為對內銷售與對日銷售並不是一個價格。”
虞洽卿說:“我看過報道,即便主要透過對日銷售賺錢,但價格還是太低。”
李諭說:“薄利多銷嘛。”
虞洽卿說:“稍微加點也無妨,只要加不到一成,利潤就可以大幅提升。”
“我考慮的不僅如此,”李諭說,“只有利潤夠低,在市場上能夠被普通消費者接受,日本人才不會想到自己生產,而是隻購買我們的產品。”
“哦!”虞洽卿摩挲了一下手掌,旋即說,“原來如此!帝師果然是大智若愚,在下反倒大愚若智了,抱歉,抱歉!”
李諭的做法是典型的居高臨下,不需要什麼商業謀略,就靠超前的理念領先對方,這種差距不是一些陰謀詭計就能夠快速彌補的。
薄利多銷當然不是為了讓日本人受惠。這和後世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經營策略一個道理,他們已經把可樂的利潤壓到最低,幾乎接近成本,這樣別人就無法投資進入這個產業與他們競爭。
李諭仗著手裡有專利,不給日本人方便使用,所以在專利保護期內,日本國生產的產品價格絕不會比自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