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歐鐵心的邀請,嚴禮強哈哈一笑,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哈哈,正有此意,就算歐大人不說,我也想去看看,這水火機的作坊就在前面麼?”
歐鐵心指了指前面,“製造這水火機的作坊就在前面,再走幾步就到了!”
“哈哈哈,禮強,當初聽到你和張大師弄出了水火機,鐵心就讓人不遠萬里的從平溪郡買了三臺水火機託鏢局運送回來,一回來就帶著一堆工匠把那個水火機拆了研究個遍,開始仿造,鐵心可是對這水火機可是讚不絕口啊!”駱玉田也笑著說道,然後又看了看歐鐵心,“鐵心你這次若有什麼問題,這次可當面向禮強請教,這可機會難得,其他匠械營就算是想請禮強去指導,也未必請得動!”
“哈哈哈,駱老哥客氣了,我今天來這裡,也是來長見識的!”
駱玉田指著嚴禮強,“謙虛,禮強你又謙虛了!”
嚴禮強笑了笑……
“我倒有一個問題想向嚴大人請教,聽說這水火機當初乃是大人和靈山派的天下第一機關大師張佑容一起發明出來的,不知大人當初會怎麼想到發明出了這個東西?”歐鐵心開口問道,他這一問,隨行的一干工匠都露出傾聽的神色,因為這個問題,他們也很好奇,剛好今日天工大匠親臨匠城,所以正想聆聽一下。
“當時張老哥曾親手做了幾個小玩意兒,拿出來和我一起討論,想讓那東西不需要人力就能運轉不休,我們一起討論過,有一次在煮茶品茗的時候,看到沸騰的茶壺在水汽的衝擊下茶壺蓋子撲騰撲騰的上上下下的動了起來,因此才得到靈感,找到了以水火之力來推動東西運轉不休的法子!”
“佩服,佩服,沒想到這水火機這樣的利器,居然是喝茶喝出來的!”歐鐵心和一干匠人聽了,一個個都用驚歎的眼神看著嚴禮強,嚴禮強如果不說,他們都不會想到,原來這水火機居然是兩位大能在一起喝個茶看到茶壺被燒開就發明出來了,牛人果然是牛人。
“為匠到最後,走的都是格物的路子,格物致知,觀萬物而並作,造福天下,流芳百世,你們可切莫輕視了自己手上的本事才是!”
聽到嚴禮強的話,歐鐵心和一干匠人都心中一震,感覺這話韻味無窮,足可以讓為匠之人受用終身,連駱玉田聽了,都忍不住再讚了一句,“禮強說得好!”
一行人說著,沒走一會兒,就到了一個佔地幾十畝的大作坊這匠城裡製造水火機的作坊之中,那作坊裡有兩根大煙囪,正在冒著滾滾農楊,那煙囪的下面,就是融鐵的爐子,熱氣滾滾,鐵水橫流……
眾人來時,那水火機的作坊裡一群工匠正熱火朝天在忙活著,一個匠頭模樣的人滿頭大汗的連忙跑了過來,給駱玉田,嚴禮強還有歐鐵心等人行禮,隨後就帶眾人巡視參觀。
在那個匠頭的帶領下,眾人走到了作坊裡面,就剛剛看到一堆匠人在忙活著,這水火機的製造,最關鍵的幾個重要部件都是鑄造出來的,所以這作坊裡最重要的工序就是鑄造。
“歐大人,我看這水火機的作坊應該是剛剛擴建出來的吧?”嚴禮強一邊走著一邊看著,這作坊裡有很初級的流水生產模式,但是,嚴禮強掃眼一看,還是可以看到那融鐵的爐子,還有那些砂箱都很新,至於這鑄造的工藝,那就不說了,看起來和自己手下製造局的差別不大,但實際上,在這樣的鑄造工藝之中,一些細微的差別,就足以帶來巨大的影響。
“大人也看出來了,以前匠城之中所生產的東西,需要鑄造的器物不多,所以這鑄造作坊也不大,但是要製造水火機,以前的鑄造作坊就不夠了,必須擴建,眼前的這個作坊,就是新擴建出來的!”歐鐵心一邊說著,一邊看著嚴禮強,完全直來直去的說著,“這裡雖然也生產水火機,但是我們照著大人麾下製造局的水貨機的樣子造出來的水火機,卻總不如大人制造局的水火機好用,經常會出問題……”
“是不是你們澆築出來的鑄件上經常會有砂孔?”嚴禮強隨意的說到。
“啊,大人你看出來啊?”歐鐵心和一干匠頭都驚訝的看著嚴禮強,所有人都沒想到嚴禮強只是來這裡看了一眼,就一下子發現了問題所在,“我們這裡正是因為鑄造出來的東西問題太多,十件之中只有一兩件能用,才效率低下,而且耗費無數,實在令人傷腦筋,駱大人賞賜千兩黃金尋求解決之道,也一直無人能夠解決……”
“那邊在清理著砂型,我們過去看看……”嚴禮強說著,就來到了作坊裡幾個工匠在拆著砂箱的地方,看著那幾個工匠正在清理著鑄件外面的砂型。
隨著砂型被清理,砂型下面的鑄件也露出了它原本的面目,這鑄件,正是水火機中最關鍵的缸體部件,這樣的部件,只能透過鑄造的方法來成型,靠敲敲打打完全不行。
嚴禮強蹲下看了看,那被清理出來的缸體的表面上,用肉眼一看,就能看到不少的砂孔,非常影響缸體的質量,他用手抓了一把清理下來的砂型,放在手上搓了搓,然後站了起來,這樣的問題,當初製造局也遇到過,不過後來被嚴禮強依靠記憶中強大的知識儲備能力解決了。
說起來也是大漢帝國可悲的地方,這鑄造的工藝,其實並不複雜,翻砂鑄造的工藝早就有了,除了這工藝之外,更復雜的空腔融蠟鑄造法也有,只是這些鑄造工藝,長期以來所用的地方,並不是用來提高生產效率上,而是用來鑄造那些精美絕倫的各種禮器之類的東西,比如各種鼎,鍾,和陪葬之物,這些東西都是用銅或銀來鑄造,說白了就是給權貴魚豪門大族享受和彰顯身份用的。
而用在能提高整個社會生產效率上的鑄造鍛造出來的鋼鐵器物,就少得可憐,相應的,鑄造也就變成了打造,最後只能依靠鐵匠叮叮噹噹的打造出一點東西來,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長期都得不到提高,連帶著鑄造工藝,也長期停滯不前,真正懂鋼鐵鑄造的人物,簡直是鳳毛麟角一樣的存在。
鑄造和打造雖只有一字之差,但隨後演化出來的社會發展方向,卻天差地遠,一個,還是農耕社會,而另外一個,卻朝著初步的工業化的方向大踏步前進,最後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