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聯邦文物調查局為此開始再次行動了起來。
………………
江東,柴桑。
魯敬在聽聞許都之變後就匆忙的趕回了柴桑這處江東現任首都。
在孫仁繼位為新一任的東吳王之後,江東的處境比之前甚至惡化了些許。
最大的原因還是江東計程車族們以呂氏為首全發起了叛亂。
這導致江東半數疆域落入了叛軍手中,魯敬雖未領兵平叛可他也作為各士族大家的話事人遊走於各個江東世家之間,遊說他們別被呂氏蠱惑,從而歸順於現任東吳王。
魯敬遊說的工作初見成效,今日難得回柴桑和自己的老友現任江東大將軍周瑾一聚。
“公瑾!”
魯敬拿了一壺好酒走進周瑾的書房中時,發現周瑾正拿著一封厚厚的信件仔細研讀著。
“是何人所寄的信件?能讓公瑾露出如此表情?”
“不瞞魯兄所笑,此信乃我師弟郭隼寄來的。”
“噢?那位郭隼先生…他如今應當是任華中尚書之位了,但看那位華中王的偏愛來看,當今應不下於華中相國。”
魯敬還是非常尊敬和欣賞郭隼的,哪怕對方的年齡比自己要小上些許。
可不管是在河西國時期還是如今華中時期,郭隼都能稱得上政績斐然的同時還能大殺四方,如果不是郭隼身體虛弱的話,那與周瑾一樣都是能文能武的神將。
“他如今寄信過來是為了和公瑾你商討何事?”
“中原大地的未來。”
周瑾也沒隱瞞將手裡的信件交給了魯敬後,側頭看向了窗外說
“你與我如今都很清楚,江東之境究竟被外族滲透得何等嚴重,如今內戰未休,又外敵當前……如我等再執迷於過往的舊恨,恐怕會鑄成愧對於中原百姓,愧對於今後子子孫孫之大錯。
“公瑾你會說出放下舊恨這等話語,著實讓我驚詫不已。”
魯敬清楚的知道周瑾是一個極其記仇的人,他從上上一任東吳王開始就與遠魏結下了血海深仇,之前聯合西涼討伐遠魏,雖也是為了讓江東與遠魏二分天下,但也也有不少私人恩怨在裡面。
“如今曹公將死,我雖記仇卻也不是將這仇延續到曹公後輩之上的無恥之人,且我與遠魏的仇只有找曹公報才算解恨,曹公身死的遠魏雖還是以大魏為國號,卻也不再是哪個值得我拼盡一切要將其滅掉的大魏了。”
周瑾在這方面看得倒是很豁達,魯敬倒是也沒說些什麼,他讀完了郭隼的信後正準備開口時,他注意到了門外有誰似乎在偷聽。
是王上嗎?魯敬一瞬間就感知出了門外之人的身份,正是現任東吳王孫仁,她應該是來找周瑾商議遠魏變局之事的。
魯敬沒有揭穿孫仁在門外偷聽的行為,直接就這樣詢問起了周瑾。
“那公瑾打算之後如何天下變局?是要與華中結盟嗎?”
“……魯兄依你之見,你認為我等還能制約得住如今華中之國的騰飛嗎?”
“華中拿下了蜀中之後確實國力大增,可他們的下一目標應當是漢中,應該會與江東繼續維持結盟之策。”
魯敬剛才讀的信件內容說的就是…華中之國距離拿下蜀中只有一步之遙了。
“其實…魯兄我師弟還寄了一封信,上面所寫的是天子準備禪讓了。”
周瑾的這一訊息,直接讓魯敬陷入了長達足足三秒的沉默之中。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