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方率領大軍一路急行,全速趕赴前線,更於路上就制定下諸多佈置。
終於,星夜兼程之下,蒙方趕到前線。
第一時間接掌軍權。
就在韓人以為蒙方最少還需要三天時間才能調整完畢嘗試進軍的時候,這位大秦上將軍竟然在抵達的當天夜裡就發動了。
而且是一發動進攻,就是全軍出動。
這是……決戰之勢!
要知道蒙方的大軍長途跋涉遠道而來,就算銳氣正盛,難免人困馬乏,更關鍵的是,既然是急行軍,糧草輜重斷斷難以同步到達,至多就只能有一小部分隨軍來到,其他的大部分都在路上。
這是行軍慣例,更是任何將帥都無法突破的限制。
正是因為這一思維盲點,導致了誰也沒想到這位上將軍居然如此不要命。
直接就發動了攻勢。
一夜之間,被突襲的韓國全無防備,措手不及,邊防直接告破。
突破邊防的百萬秦軍仍未止步,分成十七路進軍,扇面合圍,強勢突入韓方內陸。
這一戰之所以會形成一面倒之勢,蒙上將軍的敢人之不敢其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個點卻在於韓軍還錯估了一件事:秦軍的兵力。
眾所周知,所謂的“百萬大軍”向來都是‘號稱’的。
實際兵力絕不會有這麼多。
通常是連後勤輜重等等全部加上去,這才能很勉強的湊夠‘百萬’或者接近這個數字。
所以歷史上,經常有不過三十萬兵力就號稱百萬大軍的!
但這次……秦軍的這支‘百萬大軍’卻是實打實的百萬兵力,光是戰鬥部隊就有足足一百萬!
這一點,不但超出韓國的嘗試認知,更是超出了整個大陸所有人的常識認知!
蒙方這貨難不成竟是秦皇的私生子嗎?竟然這麼信任他?
直接給足足一百萬戰鬥兵馬?
萬一蒙方生出異心,當真可以動搖國本、改天換日,一點都不虛妄,現實得很哩!
兩軍對壘中,這等錯誤不需要多,一次就足夠,更遑論是雙重誤判。
是役,韓人兵敗如山倒。
蒙方更是傳下軍令:不收戰俘!
“軍人可以建功立業的最後的最大的機會!”
“本將軍麾下,軍功第一要緊!但有貪墨軍功者,殺無赦!”
“能否封妻廕子,開疆擴土,建功立業,這是最後的機會。”
“天下一統之後縱然再有用兵也只是平叛守土,不會再有擴土開疆之功!”
“凱旋之日,我將帶著戰功簿面見皇帝陛下!我希望上面,有你們的名字!”
“戰!”
按說蒙方的鼓動其實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很樸實。
但正是因為他的樸實,卻反而得到了將士們的最大信任!
以往的威望,早已鑄就了他無私的美名。
秦軍人人奮勇,個個用命,一路長驅直入,沿途所過,摧枯拉朽。
十天!
不過十天時間就拔掉韓國六十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