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張友仁安居於小溪邊之後,終日與小鹿野兔為伴,餓食野果,渴飲甘泉,一片悠然自得。日練五禽戲以強身健體,兼之林間採摘野果以供以後修煉之用。夜修《清靜經》打磨心性。每日修煉間體內經脈皆有氣感。
一晃已過二十日,這一日張友仁自洞中打坐感覺自身身體機能已經達到最佳狀態,精神飽滿,可以進行練氣築基。丹經有云“氣滿任督自開”,故而打通經脈全在精氣神滿。既然如此,張友仁便開始封閉樹洞,準備入定以築基。
人在未生之時為無極也,陰陽相交(父母交 媾之果成為太極也。十月胎圓,分離母體,胎息變為後天口鼻呼吸,先天元神(嬰兒誠樸之思變成後天識神,由一歲至十六歲,加冕始成大人。丹田氣滿精足,而後情竇大開,男女相交,元精已洩漏,此漏既開,慾念難禁,純陽健壯之體,日復一日,成為既漏之身。煉己築基即為補足自身,使自身後天已漏之身返還先天無垢之體。
古丹經雲:“順而凡,逆則仙”。即;順則身中之精氣,隨情慾直奔陽關精道,外腎 博起,男女交 媾,生男育女為生物之軌道,後天造化之機。非人故意造作之為,這便是順則凡。修丹道者,是把已洩漏之先天元精,逆行督脈,返回丹田,烹煉而成仙道也。
一切準備就緒,張友仁自洞中盤膝坐定,雙目垂簾,起先默唸《太上原始無極大道決》,精神內斂。存想本尊,此時已然入境。而後雙目神光內視祖竅竅內,逐步進入到正心,誠意,正修之境。
五日已過,張友仁體內祖竅微微顫動,一米珠亮光閃過,這是真靈元性。忽有電閃雷鳴響起,泥丸宮一震,元神真性顯現而出。即為性光。又五日,張友仁雙目神光馭使性光,於下丹田安爐設鼎,使性命於此相合。
又五日後,張友仁下田微微震動,胸中熱氣降於丹田,而後漸震動全身。又五日後,靈根自腦中升起,此為大道根基。
靈根生就之後,張友仁再接再厲。繼續閉關入境,遵照本身明心見性。下丹田漸漸微微發熱,此時算得是靈氣入體,修煉第一步便是要打通那任督二脈,使所採之氣可以沿著任督二脈入舌尖而產生金津玉液,這算是煉谷化精,及採後天之氣化為先天之精。而後再使其下沉丹田,完成這個迴圈,才算是採得真氣,化天地靈氣為自身真氣。這才有得煉精化氣之說。運功時,切不可急功近利,應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皆在於順其自然。但有一絲雜念,即使煉得精也未必化得氣。張友仁體內氣感逐漸增強,而後氣流逐漸上走,已然走到關竅左近,涓涓小溪漸成大河之勢,隨即一衝而過,就此任督脈二初通。
張友仁靈臺空明,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守四門,不令外景入內。靈氣漸行,化金津玉液而入丹田,採得一口真氣。而後迴圈往復,每一刻鐘採得一口真氣存於丹田,人體身週三百六十五個穴竅,每竅需得九口真氣,而遺 精一次需得補足九口真氣,色心起三回需得補足一口真氣,每嗔心妄動三回,需得補足一口真氣,耳xie精,口洩氣,眼洩神,心率傷血。
森林葉子已然枯黃,風一吹,一片片的撒落在地,此時已是深秋時分。小鹿也不常來此地飲水。各小動物都在為過冬而儲備糧食。自張友仁閉關精進已過五十天。這一日,許久未曾有動靜的樹洞緩緩開啟,驚左近小動物紛紛逃竄。張友仁自洞中走了出來,看著身週一片深秋景象,張友仁深深地呼吸一口,頓覺世間如此美好。張友仁閉關四十九天,周身穴竅佈滿真氣,全身經脈初通,真氣已可以順著經脈全身流走。法力初顯,已算不得凡人。以後只需每日行功三個時辰,行滿三年,便可經脈大通。每日真氣流轉補足身體隱傷即可。
初得真氣,雖然道行尚淺,法力微末,但張友仁仍是欣喜不已。自己終於邁出修道第一步,往後大道可期,長生有望。此時的張友仁衣衫破損,蓬頭垢面,形似野人。念及於此,他先念了一遍淨身咒運使法決清潔自身,而後又取樹皮樹葉用製衣法為自己做了套衣服。不多時,便立於溪邊,只見此人腳著十方鞋,身披藍色法袍上面繡著龍鳳兩位神聖,手持拂塵,身背寶劍,頭戴三臺冠,天庭飽滿,面若冠玉,星眉劍目,唇邊留著短小的鬍鬚。好一個有道真仙。張友仁對著小溪中的影子微一施禮道“福生無量天尊,小道友仁,見過道友”還未說罷,自己便已開心的哈哈笑起來。
張友仁自己在小溪邊孤芳自賞了一會兒,不覺又仔細思索起來,自己臨此世已有近百天,於此地盤恆也有八九十天了,是時候離開此地了。一念於此,便準備拔腿走人,他本是孤身一人,了無牽掛。便在此時,那近段時間不曾來過此地的小鹿從林間竄了出來,飛奔而來扯著張友仁道袍直往林中而去。張友仁起先還樂呵呵的說著“小鹿啊,你我緣分不淺吶,這是知道我要走,來送我嗎?”又覺不對,而後仔細打量,小鹿神態慌亂,行為急躁。似是有了不得的大事發生。這才認真起來。跟著小鹿在林間行走,一鹿一人在林中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小鹿傻了眼,把張友仁搞得也是摸不著頭腦。隨即想到什麼似得一拍腦袋,張友仁望著小鹿說道“也是你機緣已到,那貧道就送你一場造化,我行走林間也是孤身一人,可否與我做個伴?”說著便運使自身法力,口誦法咒,手捏法決,隨即向小鹿頭頂一點。這一番功夫費了張友仁至少一半法力,他臉色已經微微發白,急忙坐下盤膝修復精力。小鹿受此一指,匍匐在地昏睡了過去。
不至一刻鐘,小鹿自昏睡中醒來,輕甩腦袋,眼神靈動。已然是開啟了靈智,腦袋中還多了道修煉法門。他倒也知機,知自己得了大機緣,便匍匐在地依著腦中得到的知識,行叩拜之禮。張友仁睜開雙眼樂呵呵的望著這一切,而後又一點其喉頭部位助其煉化喉骨,使其能口吐人言。
小鹿再拜首口中說道“小妖...見過...上仙,上仙造化之恩,小妖永世難報”,初時還不適應,漸漸的便習慣了說話。張友仁整理了道袍上剛才急於打坐時的褶皺,應了一聲“你起來吧,你我能於此地相遇,便是有緣,這也是你的造化,你剛才急忙找我,是為何事?”。
小鹿起身後說了一番。原來小鹿時常在此地逗留,時間一久,便與鹿群分散開來,近日又跑到林中漫步,待返回找尋鹿群之時,鹿群已然遷徙走遠。深秋已到,孤身一鹿必喪命於他人之口。小鹿從前便有少許靈智,發現了兩條腿的張友仁與四條腿動物的不同,認為可以幫助自己,這才來尋張友仁。這也是他的機緣造化,有失必有得,一飲一啄豈非天定?
隨後張友仁給小鹿取了個姓名“你既然本體為鹿,那便於路為姓,就叫行道。往後你可願隨侍我左右?”。“路行道謝老爺賜名,童兒願隨侍老爺左右”路行道復叩拜於地謝過張友仁賜名之恩,並拜張友仁為主。這一拜,主僕名分已定,因果已結,雖三生三世而不得脫。
張友仁滿意的點點頭,度人入道是功德不小,而自己也於這陌生之地有了個拌。路行道此時已算不得是凡物,但也算不得妖。經張友仁點化靈智,並過度法力,只需以後繼續修習道家正法,吸收天地之精華,將體內法力化為自身真氣,算得上是靈獸了。這是多少妖修欲求之而不得的機緣造化。而後張友仁又將道家經要《化形訣》傳於路行道。再修煉有成化形成人,便是上天做個那神仙,也未嘗不可。
一人一鹿就此於原地調息三日,沿小溪順流而下尋找人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