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攻略》的劇情很直接,上來交代了一下陳氏和女主李綵鳳,然後就把劇情延伸到朝堂。
嘉靖年間,皇帝沉迷修道,奸臣嚴嵩把持朝局,朝堂上是濁重清輕,而隨著嘉靖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太好,儲君漸漸成了朝堂最重要的關鍵。
當今皇子只剩下兩位,其中年紀較大的是老三裕王朱載垕,另一位是年紀較小的是老四景王朱載圳。
著名權謀劇《大明王朝1566》主要講的就是嘉靖年間的事,裡面也提到了裕王,其是未來的皇帝,清流一黨的靠山,司禮監也是拐著彎的示好押寶。
而這裡面有一個比較奇怪的劇情,就是嚴嵩和嚴世藩這兩個老狐狸竟然敢和未來皇帝作對,簡直是不給自己留後路。
這裡面其實就是缺少一個關鍵的人物,那就是歷史上的景王。
嘉靖後期,只有這兩個兒子爭位,其中裕王年長,但不受嘉靖喜歡。
在儲位之爭中,景王一度是佔據上風的,而嚴家父子之所以敢和裕王叫板,恰恰是因他們支援的是景王。
與《大明王朝1566》朝堂爭鬥不同,《明宮攻略》前期劇情奪嫡佔據很大份量,所以景王這角色沒有被神隱,反而是重要配角。
而電視劇引出裕王和景王之爭後,又把劇情拐到了後宮,點明瞭此劇的關鍵。
生兒子!
歷史上,裕王最後能贏景王,固然有一部分朝堂上的原因,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他有兒子。
嘉靖四十二年,裕王生出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萬曆,徹底奠定了競爭皇儲的極大優勢。
後來政治盟友嚴嵩父子倒臺,景王又遲遲生不出孩子,儲位毫無希望,最後鬱鬱而終,乃至死在了老爹嘉靖之前。
而李綵鳳從一個小戶之女,一路升級從丫鬟、宮女、宮嬪、選侍、皇貴妃,最後成為輔政太后,也同樣是因為生了這個兒子。
電視劇借用裕王老師高拱點明瞭這個生兒子的重要性。
無子,在古代是大事,在帝王家更是如此,而在嘉靖年間,則是頭等大事。
畢竟誰都知道,嘉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還不是堂哥正德皇帝沒兒子,導致嘉靖這個藩王上位。
再往前數,景泰帝朱祁鈺被大明戰神偷襲,搞了一個奪門之變,很大原因也是兒子死了。
你沒兒子,大家怎麼踏踏實實跟你混,你死了不得被別人翻舊賬。
但凡景泰帝有個活著的兒子,江山有了繼承人,絕對有一幫人為了功名富貴押寶他們爺倆。
敢奪門?
那就擁立太子靖難除反賊。
所以有兩個明朝皇帝血淋淋的教訓,嘉靖一朝能不重視兒子嗎。
乃至嘉靖沉迷修道,搞了一個二龍不復相見,本質上還不是因為寄予厚望的太子死了,生怕剩下倆兒子沒了。
嘉靖可是搞出大禮議的,小宗霸大宗,就是欺負人家弘治正德爺倆躺地底下說不出話,回頭他們爺仨也絕了後,江山歸了其他小宗,模仿嘉靖也玩一套大禮議,再把嘉靖他爹從太廟搬出去,那樂子就大了。
所以嘉靖朝的奪嫡,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生兒子!
誰先生出兒子,誰就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如果對方再生不出兒子,那就是板上釘釘。
高拱就要求裕王多下下力氣,而此前裕王因為前王妃病故,現下準備娶繼妃,裕王等人也很重視。
一方面是裕王府這些老人,一直生不出孩子,看看新人能不能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