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倒是沒什麼問題,只是有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南方和北方的情況不同,地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差異。”
“進一步完善,是讓攤丁入畝更好的推行下去,才能在南北方推行起來,更加順暢!”
狄仁傑搖了搖頭,問題不出在攤丁入畝政策上,而是出自南北地域差異上,有些方面的措施,並不適合南方。
“要是這樣的話,那就推遲半年,有半年作為緩衝期,朕相信一定能夠解決不足之處。”
這點小問題,不算什麼問題,推遲個半年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能把攤丁入畝推行下去。
真正做到讓大唐底層子民,都能夠獲利,這才是最重要的。
“臣叩謝聖人!”
狄仁傑叉手行禮,躬身一拜!
“這裡悶的慌,狄愛卿,隨朕出去走走,朕順便跟你聊點別的事情!”
在宮殿裡待久了,李璟覺得有些悶,邀請狄仁傑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順便聊一聊商稅的問題。
皇帝相邀,作為臣子自然不會拒絕,二人出了宮殿,李璟跟狄仁傑提起提高商人地位的事情。
作為舊思想舊觀念的人,狄仁傑對於李璟改革商業,抬高商人地位的情況,心裡頗有微詞。
他跟所有的舊思維的人一樣,反對李璟提高商人地位,他們覺得這樣做,對於社會的穩定不利。
說白了,重農抑商有利於維護地主集團的統治。
其實農業抗風險低,一但出現天災人禍,導致土地上顆粒無收,農民吃不起飯的時候,容易出現流亡遷徙,嚴重的還會激起民變。
再加上儒家思想的薰陶,統治階級扼制底層的思想,重農抑商的觀念已經深深烙印在人民的心裡。
在大多數人看來,商人就是奸詐之人,商人唯利是圖,趨炎附勢,自然會被飽讀詩書的儒家唾棄。
外國段名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
“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
“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這段話雖然赤裸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貪婪,以及資本積累過程中的血腥和骯髒,用在商人身上也適用。
走到一處涼亭,李璟和狄仁傑相對而坐,狄仁傑說道:
“聖人是打算改變大唐的國策嗎?自古以來,重農抑商是立國根本,是大唐的長治久安所在。”
李璟怎麼會不明白狄仁傑的意思,他這是在告訴李璟,做出本末倒置的事情,那將會為大唐惹來禍亂!
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立本,提高商人地位,就是在本末倒置,這是在動搖大唐的根本,這樣下去天下必將大亂!
可狄仁傑並不知道,大唐要真正富強,單靠農業發展是行不通的,只有全面發展的大唐才能真正實現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