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戶籍上的人口數量,比去年還要少?”
李璟翻越今年的戶籍,發現今年人口普查,登記在冊的戶數,比去年的還要少,於是把戶部尚書叫來詢問。
“這,也許……可能……是因為今年的流民比較多,導致人口戶數減少。”
戶部尚書找了一個理由,將人口減少的原因都推到流民身上。
對於根本原因,更是一個字都沒有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一個王朝開始,因為大量的人口銳減,導致很多的土地、良田成為了無主之物!
這些無主的田地,自然要收歸朝廷所有,朝廷有了大把的田地,在這個基礎上,實行均田制,將田分給自由民耕種,保障戶數穩定。
可隨著土地被兼併,活不下去的人將田地賣給地主豪強,沒了田地的人只能到其他地方討生活。
這些四處奔波,尋找生計的人,就成為了流民,這些流民因為居無定所,有四處流動,所以無法登記在戶籍上。
有些人沒有了田地之後,為了活下去,乾脆租種地主豪強的土地,為地主豪強打工,賺一份口糧!
這些給地主打工的打工仔,統稱為佃戶,又稱為佃農。
這一現象出現,導致了大唐的在藉人口越來越少,能收上來稅收越來越少,再加上地主階層的特權,讓朝廷的財政更加困難。
戶部尚書作為地主階級,也肯定跟其他地主豪強一樣,透過土地兼併來讓自己更加富裕起來!
土地兼併是歷朝歷代都為之頭疼的事情,統治者想盡辦法,想要解決土地兼併的情況。
最終結果還是導致失敗,從而加深了階層之間的矛盾,最後發生了農民起義,來推翻腐朽的王朝。
新的王朝建立,不過是遵循這樣的方式,再次重新演變一次!
“難道,你就眼睜睜的看著,讓大唐賦稅越來越少,讓更多的子民成為流民?”
“最後,朝廷徵不上稅,流民沒有食物果腹,最後揭竿而起,動搖我大唐的根基?”
李璟質問戶部尚書,這些難道不是他應該辦的事情嗎?
“臣惶恐,臣無時無刻不想為聖人分憂,奈何地方上有人寧願賣掉土地,成為流民,都不願意耕種,臣也無計可施!”
戶部尚書只能滿臉苦澀,他才不關心那幫流民,朝廷收不上稅來,窮的只是朝廷,又不是他。
再說了,皇帝富有四海,整個大唐是你李家的天下,真要是出現沒錢的情況,不是還有內帑!
“給朕滾,朕不想看到你!”
李璟伸手一指大門,呵斥道。
眼前的戶部尚書越來越不行了,看來要換個戶部尚書才行!
要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李璟都想立刻把眼前的戶部尚書替換掉。
“臣告退!”
戶部尚書行禮退了下去,讓他滾他還很樂意,這樣皇帝就不會老逼著他,關於提高賦稅之類的事。
他不過是大唐的財政、戶籍管家,平日裡只負責管理各地匯總的戶籍人口,以及每年朝廷能夠獲得的稅收。
至於怎麼不讓更多的自由民,變成流民或佃戶,那不關他的事,這超出他的工作範圍。
至於怎麼提高朝廷賦稅,要真要他說的話,那就是增加稅收的比率,這不就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