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武后、聖人都啟用酷吏,對大臣不夠尊重,虧君臣之嚴,臣希望聖人對待大臣能夠以禮相待,可乎”
“愛卿放心,對大臣不禮貌的事情,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朕定會禮賢下士!”
李璟再三保證,對人尊重,是最基本的禮貌,你待人真誠,才會誠心相待!
大唐應該成為世界的表率,講文明樹新風,作為皇帝,李璟更應該做好表率。
大家都是文明的人,講禮貌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這第八條:當初有大臣因為直言犯諫而遭受懲罰,從此以後諍臣選擇了屈服,臣希望以後群臣都能夠直言不諱,可乎”
姚崇希望李璟能夠從諫如流,兼聽則明,多多聽取大臣的建議,不能因為說得不好聽,你就懲罰人家。
以後誰還敢說什麼實話,以後大家都阿諛奉承,專挑好聽的說,閉塞了言路,還怎麼了解天下事,怎麼了解民間疾苦?
“這個愛卿不說,朕也會這麼做,朕要效仿太宗皇帝,廣開言路,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希望眾愛卿也能做到有過失就諫言,當然,要是無傷大雅,不影響天下的小事,可以不用進諫!”
李璟提前打了預防針,他可不想像唐太宗一樣,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人跑出來跟他逼逼叨叨。
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最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對江山社稷有損害的事,能不說就不要說。
他要像唐太宗一樣,讓直諫、忠諫成為風尚。
就像當初唐太宗問魏徵,該怎麼做一個聖明的君主,魏徵告訴唐太宗,要多聽取多方面的建議,才能保持清醒,不要偏信一家之言!
魏徵還給唐太宗舉了例子,凡是願意多聽取他人意見的人,都成為了聖主明君,凡是偏信一家之言的,到了最後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
唐玄宗李隆基,能夠開創開元盛世,就在於他懂得多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再加上自己勵精圖治,才讓大唐出現盛世。m.
可到了後期,李隆基越老越昏庸,再也聽不進忠言逆耳,反而對阿諛奉承的謊言甚是滿意。
導致出現前明後昏的情況,前面有多麼明智,後期就有多麼昏聵。
前期啟用姚崇、宋璟、張說等賢臣,才能開啟開元盛世,後期啟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為相,讓大唐由盛轉衰。
李璟暗暗發誓,自己一定不能走李隆基的老路,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多聽取不同的意見,真要是不行的話,那就提前退位,也不能把大唐推向深淵。
“這第九條:武后造福先寺,就花費了鉅額費用,這簡直就是勞民傷財,臣希望以後不要再出現建造寺廟的情況,可乎”
姚崇說完,覺得自己說這一條,會不會有些多餘,眼前的這位可是有名的滅佛天子,他怎麼可能修建寺院。
不過,提醒一下也好,誰也不敢保證,等他老了之後,會不會糊塗,這萬一年紀一大反而信這些呢?
他姚崇可是見過不少人,在年輕的時候不信這個,反而到了老年之後,反而更加篤信起這個來!
“愛卿放心,胡人的玩意,對我大唐不僅沒有任何好處,還會成為侵蝕大唐根基的蛀蟲,朕恨不得將其全部消滅,又怎麼會讓其有成長的空間。”
“為了修建一座寺院,而損害大唐子民的利益,朕就更不可能做出來,朕以後還頒下祖訓,告誡後來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