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大熒幕,換上了小橋、流水、圓月的古風團圓背景。
隨著音樂緩緩開始流淌。
蘇柒眼神溫柔卻也充滿光芒,隨著節奏開始低吟淺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開口跪!
空靈的嗓音、抓耳的咬字、還有迷人的聲線匯聚在一起,瞬間就俘獲所有觀眾的心!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唱到最後一句時。
劉震一襲國風裝束從升降臺出現,接過了下一段。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唱到這裡,兩大神級歌手互相對視一眼。
一起將這首曠世之詩,深情的演繹出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驚豔全場!
現實總是無奈的!
多少打工人迫於現實背井離鄉,到陌生的城市打拼漂泊。
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無法回家。
這首《水調歌頭》詞真意切,蘇柒和劉震的演唱又深入人心。
所有人都忍不住感同身受。
他們凝神聆聽著,眼中有迷茫,有想念,有苦澀,還有揮之不去的憂愁……
“淚目!工地打工仔,正坐在磚頭上想念老人孩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電話裡一切安好,鏡子中滿臉淚光!爸媽,我想你們了!”
“這首歌真的唱進了我的心裡,顧城改編得太有意境了!”
“我把青春留在了城市,卻把靈魂丟在了大山!”
“打了半輩子工,每年回老家卻還是兩手空空!老子不幹了,回老家種地養豬去!”
“只有我一個單身狗不敢回家嗎?”
“嗚嗚,我想家了……”
……
這首《水調歌頭》,是蘇軾在任密州知州時思念弟弟寫下的。
當時他的弟弟蘇轍在齊州。
照現在來說,兩人距離都沒出省,坐趟車也就能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