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她就覺得李寒的假設很有趣,現在更加覺得有趣。
最後贏的,竟然還真不是兔子。
“萬事沒有絕對嘛。萬一最後贏的是烏龜呢?”這是李寒當時說的話。
那個時候,鄧翠並沒有在意。
現在才知道,如果中途發生了一些意外狀況的話,贏的就不一定是兔子了。
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贏的一定會是兔子?
鄧翠若有所思,她的思維終究還是太固化了。
不愧是年輕人,思維轉得就是快。
這思維一轉,整個龜兔賽跑的故事,頓時妙趣橫生。
妙!妙!妙!
鄧翠越想越是欣喜。
而後,鄧翠看到故事的最後寫著:“這個故事其實只是一個引子,接下來還可以有更多的,關於《龜兔賽跑》的新編故事哦。”
這是什麼意思?
鄧翠皺眉思索。
沒過多久,突然變得更是驚喜和興奮,她明白李寒最後這句話的意思了。
沒錯,龜兔賽跑的故事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它們之間還可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賽跑……
每一次賽跑,都是一種新的可能。
贏的可以是烏龜,也可以是兔子。
關鍵是你想要誰贏?
只要你能夠想出一種合理的說法,就可以讓烏龜贏,或是讓兔子贏。
就像這第一次賽跑一樣,兔子在半路上睡著了。
結果烏龜贏了。
這就是一種合理說法。
那麼,就完全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設計各種合理的說法。
讓學生們自己去發揮想象。
你想要烏龜贏?還是想要兔子贏?
只要你想象出來的方法合理,你就可以讓自己想要的動物贏。
毫無疑問,這個故事對鍛鍊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個故事……
那個叫做李寒的同學,竟然還有這等本事。
竟然能夠根據市場的那件趣事,編寫出一個趣味性如此之強,新編空間如此之大的故事。
太讓人意外和驚喜了。
差距!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
鄧翠突然又想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