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已經從東瀛王城出來,在段長孫這裡集合。
“我明白,方大人還有其他交代嗎?”
段長孫頷首道。
方源的計劃他大概知道。
離開前就已經和方源商量過情況。
他上次離開,主要的目的是去帶回還在前線計程車兵。
現在士兵們終於集合完畢,佔據了東瀛的一座城池,幾乎可以在這裡稱王稱霸了。
這就是火銃軍的厲害!
“大人還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和另外一邊的新羅百濟他們聯手。”
賴英喆繼續說道。
“好的,辛苦你了。”
段長孫明白。
所謂的條件允許,是東瀛王御駕親征。
國王御駕親征,那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戰爭了,無形之中會形成一種士氣。
儘管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聯手,但出兵也就那麼多,不一定是破釜沉舟的東瀛的對手。
這個時候如果段長孫出手偷襲東瀛王的軍隊,以至於東瀛王的軍隊士氣大跌,那麼東瀛幾乎不會再有勝利的可能。
幾天後。
段長孫接到訊息,東瀛王御駕親征。
一瞬間,東瀛國民震動,一開始的恐懼和擔憂都消失不少。
剩下的是一種同仇敵愾,和東瀛王共同生死的決心,舉國都充滿了信心。
得知情況的段長孫立即讓人快馬加鞭給高句麗的三國聯軍傳信。
“大唐的段長孫將軍以方尚書的名義給我們傳信,說要和我們聯手,夾擊東瀛王的御駕親征,諸位覺得如何?”
高句麗海軍大將看向在場的將軍說道。
因為出動人手問題,高句麗海軍大將坐主位置。
“本來我們這一次合作就是方尚書倡導的。”
“他既然再次開口,我沒意見,並且雙手支援。”
百濟的將軍沉聲道。
東瀛王御駕親征讓他感到有危機感,正考慮著對策問題。
現在方源提議兩面夾攻,瓦解東瀛王御駕親征之勢,最好不過的。
“我也沒有意見。”
新羅將軍也是贊同。
他們被東瀛欺負慘了,現在報復的時候不可能退縮的。
三方意志一定後,立即給段長孫傳信,商量夾擊時間和地點。
在東瀛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海軍大將等人的時候,海軍大將等人和段長孫不停地傳信商議。
日子又過去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