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三清化,復歸本源同。”
本源之力相同,孔丘救醒‘段睿’很簡單,沒多久他就甦醒了過來。
“孔丘太尊,你怎麼過來了?”
“前來救你”孔丘做到他旁邊說道。
“不知道友今後如何修行?”
“本尊修道,儒,佛等萬法,而你我為三清所化就修儒釋道三家的法門吧!”
“如此也好,只是道友修哪一門,如何稱呼?”
“本尊主修道法,你修儒道,那我就修佛道好了∞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今日起我為萬佛之祖南無釋迦摩尼佛如來佛祖。”
如來雙手合十如是說道。
“原來兩位都不是我那為弟子,先前有諸多誤會還望見諒×於這位如來道友剛剛所說還是不要在外流傳為好,畢竟如今天音寺為佛門正統,不好在惹出事端。”田不易見兩人的情況也知道了一點東西,兩人之前應該說沒見過或者說不認識,但是兩人一見面就能認出對方真是奇怪,而且一個自稱儒道大儒,一個要做萬佛之祖,真是狂傲之人。
“這些時日諸多打擾還請田施主見諒。”如來雙手合十施禮道。
“嗯,道友客氣了。”田不易輕聲說到。
“兩位道友不若我們三人在此論道,你們以為如何?”孔丘提議到。
“善”
“善”田不易也有些為難,自家的功法本就不能洩露出去,好嘛!這兩個人身份不低卻在這裡公然論道,真是夠了。
“即是我起的頭,那就由我來”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見乎隱,莫現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不知道兩位以為我講的如何?”孔丘講了《中庸》的第一章,其中講述了“道”和“中”。
“不錯,儒家之中也有不少我佛家可以吸收借鑑,甚為不錯。藉助道友的幫忙吾已恢復了四成的實力,多謝!”如來如是的評價道。
“我聽後也有了對“道”的諸多感悟,我感覺我的修為不久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了。多謝孔道友。”田不易起身施禮謝道。
“田首座客氣了。”孔丘起身回禮道。
“那接下來就我來為大家說法”如來看著站起來的兩人,隨機說道。
“田首座,請坐”
“孔道友,請坐”
兩人復又坐下,準備聽萬佛之祖如來的佛家大道。
“如是我聞,佛法大號為能入∏為能度,如是義者即是信◆人心中有信清淨,是人能入佛法◆無信是人不能入佛法,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不信相,信者言是事如是々如扭未柔不可屈折,無信人亦如是々如扭已柔隨用可作,有信人亦如是。複次經中說信如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取寶,有信亦如是‰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無信如無手,無手人入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信亦如是‰佛法寶山,都無所得。佛言◆人有信,是人能入我**盒≤得沙門果不空,剃頭染袈裟◆無信是人不能入我法盒$枯樹不生華實,不得沙門果′剃頭染衣讀種種經能難能答≮佛法中空無所得≡是故$是義在佛法初∑信相故。複次佛法深遠更有佛乃能知∷有信者雖未作佛≡信力故能入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