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佔領孟加拉國的好處確實很多,但其實壞處也是不少的。
第一個壞處便是與銀都大面積接壤。
一旦孟加拉國變成孟加拉行省,那麼大面積與銀都接壤所帶來的的必然是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銀都玩家可以容忍東銀都地區暫時控制在華夏玩家聯軍手中,可以容忍尼泊爾、孟加拉國與華夏玩家聯軍狼狽為奸,可以容忍尼泊爾和孟加拉國在背後給他們下絆子,但他們絕對無法容忍在中南半島上與神鷹帝國做鄰居。
因為前面那些國家和勢力還無法對他們構成太大的威脅,頂多只是能夠給他們造成一些麻煩,所以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他們能夠暫時容忍一下。
但神鷹帝國就不同了。
如果要是真的讓神鷹帝國在孟加拉國站住腳,那麼他們丟失的恐怕就不僅僅只是一個東銀都地區了,接下來他們整個國家都很可能被神鷹帝國給一點一點的蠶食掉。
所以一旦騰龍軍攻佔了整個孟加拉國,哪怕是寧遠並沒有出動神鷹帝國的那些原住民軍團,銀都玩家也會立刻爆發的。
銀都玩家必須要在神鷹帝國在孟加拉國站穩腳跟前將其驅趕出去,否則一旦神鷹帝國徹底消化了整個孟加拉國,那接下來恐怕就是神鷹帝國發兵攻打他們了。
所以哪怕銀都玩家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他們也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咬牙硬挺。
除了要與銀都玩家打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之外,神鷹帝國很可能還要跟孔雀王國的正規軍進行交手,因為孟加拉國有三分之一的領土位於恆河以西,那裡正好與孔雀王國接壤。
孔雀王能夠容忍恆河以北的土地遊蕩在他的統治之外,但絕對無法容忍自己的屁股後面突然多出了一個侵略性十足的鄰居。
除非是寧遠主動放棄那片領土,否則神鷹帝國的軍隊必然會與孔雀王國的軍隊發生流血衝突。
除此之外,神鷹帝國很可能還會面臨著來自於東邊的一個威脅。
面對著華夏與緬甸邊境地區那些易守難攻的城池,緬甸玩家很可能不會對神鷹帝國的本土發動進攻,而是呼應西邊的銀都玩家,兩國一東一西,一起夾攻佔領了孟加拉國和東銀都地區的神鷹帝國軍隊。
雖說在之前,緬甸玩家被寧遠率領神鷹帝國的大軍給打得很慘,但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他們已經恢復過來了不少。
一旦緬甸玩家認為要與神鷹帝國決一死戰了,那麼他們必然會對位於東銀都東部的神鷹帝國軍隊發起猛攻。
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一個國家傾舉國之力發動的戰爭,更何況還是緬甸這種比較大的國家。
所以當寧遠率領騰龍軍佔領整個孟加拉國之後,他們在中南半島地區所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銀都和緬甸發動的傾國之戰。
寧遠可以提前在神鷹帝國本土布置好防禦工作,但在還未被攻佔的孟加拉國卻不行。
等到他們真要是攻佔了整個孟加拉國,那麼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很可能只有短短的十到二十天。
所以這次吞併孟加拉國之戰對於寧遠來說是機遇與危機並存。
他要是頂住了銀都和緬甸兩國的東西夾攻,那麼中南半島基本上是垂手可得了。
如果他要是頂不住這兩個國家興傾國之兵的進攻,那麼到時候他不僅會失去孟加拉國的大片土地,很可能連東銀都地區也保不住。
所以為了能夠給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寧遠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一直在默默地等待著。
寧遠在等待著隋廣亮等人能夠將孟加拉國的大部分主力都吸引到北部戰區,為自己率領海軍艦隊順著恆河殺向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掃清障礙。
與此同時,他還在不停的朝安達曼群島這裡調兵遣將,不停的在這裡屯集軍隊。
這一次率領海軍艦隊沿著恆河逆流而上的突襲行動,寧遠不發動則以,一旦發動,那就必須要快、狠、準,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攻佔孟加拉國全境。
因為只有這樣,騰龍軍才能夠擁有更多在銀都與孟加拉國邊境地區佈置防線的時間,他們頂住銀都玩家瘋狂反撲的機會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