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於他這種人來說,過程什麼的並不重要,只要結果是他想要的那個,那麼在過程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他是不會在乎的。
寧遠最擔心的就是遇到那種死心眼的傢伙,為了面子,他們寧死不屈。
所以老奸巨猾、能伸能屈的莽應沙才會讓寧遠如此的關注。
因為只有莽應沙才能夠結束髮生在緬甸本土的這場戰爭。
莽應沙讓寧遠欣賞的第三個優點就是他的極端自私。
在神鷹軍將緬甸玩家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之時,莽應沙卻一直沒有什麼反應。
他牢牢的將軍隊抓在手中,並沒有一絲想要去支援緬甸玩家的意思。
如果說莽應沙此舉是為了坐山觀虎鬥,利用神鷹軍來削弱緬甸玩家的實力,那麼也還能夠說得過去。
可是當大批的華夏玩家搭乘著神鷹帝國的海軍運輸艦入侵緬甸的沿海地區時,莽應沙卻依然選擇了作壁上觀,這就有點太過於自私了。
要知道華夏玩家入侵的沿海地區是沒有多少緬甸玩家軍隊的,而且他們還如同過境的蝗蟲一樣,將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全都一掃而光。
人口、土地是東籲王國的根基。
當人口遭到大量掠奪之後,整個緬甸的根基就會遭到動搖。
雖然沿海平原地區很多都是緬甸玩家的勢力範圍,但其實很多地方已經漸漸被莽應沙所代表的勢力給滲透了,否則他們也不可能抓住那裡的產糧。
所以只要加以時日,很多地方都會投入莽應沙的懷抱的。
然而很可惜,為了儲存實力,當那些地方遭到華夏玩家的入侵之後,莽應沙便毫不猶豫的將其給放棄掉了,任由那裡的百姓自生自滅。
哪怕他明知道沿海地區出現的那些敵人全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只要他派出一些軍隊就可以立刻將其消滅掉,但他依然沒有選擇出兵。
因為他不想讓自己手下的軍隊出現任何的閃失,哪怕這個機率微乎其微也不可以,在這個時候,他不想冒任何的風險。
一個如此自私的人,即便是他老謀深算、能屈能伸,他終究也無法翻出太大的浪花,因為他很難去相信別人,他的心裡面只有他自己。
如果讓這麼一個人統治緬甸,那麼緬甸玩家是永遠不可能和他形成一條心的。
無論誰佔據著上風,他和緬甸玩家之間的明爭暗鬥都會一直持續下去。
一個強大的緬甸是寧遠不願意看到的,他只想看到緬甸內部會一直明爭暗鬥下去。
而極端自私又老謀深算、能屈能伸的莽應沙絕對是能夠幫助寧遠實現這一切的最佳人選。
所以寧遠才會在明明有機會重創東籲王國鴟鴞大軍的情況下選擇放水。
因為他要扶植莽應沙,讓其勢力迅速壯大起來,趁著緬甸玩家勢弱之時盡情的發展擴張。
與此同時,他也要給莽應沙以及他手下的原住民軍隊留下一個神鷹軍不可戰勝的印象。
他要讓莽應沙手下的軍隊一見到神鷹軍的旗幟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們之前遭受神鷹軍蹂躪的場景。
當神鷹軍的強大深深的印入他們的腦海中之後,他們就會本能的抗拒與神鷹軍再次交戰,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神鷹軍不可戰勝的錯覺。
特別是那支故意被寧遠給放走的鴟鴞大軍。
軍隊中的鴟鴞戰士都已經做好了要陣亡的準備了,可是神鷹軍卻突然停止了對他們的進攻,並一路護送他們返回了內比都城。
神鷹軍的這種做法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劫後餘生的感激之情,因為對方明明可以殺死他們,卻最終放過了他們。
試問,這樣一支軍隊,當他們以後再次對上神鷹軍時,他們還能有任何的勝算嗎?
寧遠看似仁慈,但其實卻十分的歹毒。
因為他現在就已經開始佈局以後對付莽應沙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