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那裡悶熱、潮溼,遍地蚊蟲蛇蟻,這讓習慣了在溫帶地區生活的人們很不適應,尤其是生活在黃河以北地區的人們。
以往華夏古代的那些王朝發兵去征討東南亞地區,對他們造成最大困擾的並不是那裡的軍隊,而是那裡的天氣和自然環境。
那裡的軍隊對於能戰善戰的華夏軍隊來說根本就不堪一擊,但那裡的氣候卻比千軍萬馬還要可怕。
行軍打仗時,衛生條件都比較差,再加上氣候環境的不適應,士兵們稍有不慎就會病倒。
而如果要是不小心受傷了,那很可能就會被死神給直接帶走。
很多時候,華夏軍隊去到東南亞地區,戰死計程車兵都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死於各種疾病和感染。
也就是說只要敵人堅持住不被消滅,只要時間足夠,那麼那裡的氣候就能自然而然的擊敗勞師遠征的華夏軍隊了。
除了氣候這個大敵之外,遠征軍的後勤運輸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雲貴高原上的交通運輸條件就已經非常的惡劣了,要是跨越雲貴高原向雲緬邊境運送輜重物資,那無疑將會更加的困難。
在華夏古代,那些大一統王朝為什麼在中原地區就能調動上百萬的軍隊,而在雲緬邊境就只能調動幾萬人了呢?
根本就不是那些大一統王朝手底下缺兵少將,而是他們無法跨越雲貴高原保障上百萬大軍的後勤補給。
所以很多時候,只要那些東南亞國家不是做的很過分,那些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沒看見。
不是那些皇帝不要面子,而是他們國庫中的銀子不允許他們去任性啊!
華夏古代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在繼位之時,清朝的國庫極其的富有,當四次清緬戰爭打完之後,國庫之中直接沒了上千萬兩的白銀。
上千萬兩白銀和大量精兵猛將的陣亡,最終只換來了一張所謂納貢稱臣的表,簡直賠到姥姥家了。
在清緬戰爭中,無論是清朝還是緬甸的貢榜王朝都是失敗者,因為雙方打到最後,全都是損失慘重。
在這場戰爭中,唯一的得利者就是暹羅了,本來他們都已經接近被滅國了,可是隨著貢榜王朝的損兵折將,他們最終成功復國。
緬甸玩家一直對雲貴高原虎視眈眈,所以葉子青的擔心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一旦華夏這邊鬥得兩敗俱傷,讓對方趁機打進來,那麼再想要將他們趕出去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畢竟對方要比大部分華夏玩家更加適應雲南地區的氣候,對方更喜歡在叢林之中打游擊戰。
而反觀華夏這邊,因為戰爭的消耗,他們不僅損失了大量的軍隊,更是消耗掉了海量的糧草物資。
行軍打仗除了軍隊之外,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和各種戰略物資。
在損失慘重之後,華夏各勢力還能否在短時間之內拿出足夠的糧草物資都是一個未知數了,所以葉子青雖然痛恨寧遠,但他還是不願意讓那個野心勃勃的鄰居看到機會。